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一)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例1对本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二)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  你的眼帘,/不许清风  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  松阴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例2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   (   )     

A.照飘树   B.弄吹片   C.拨刷伞   D.射掠团  

例3这首诗是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贴切的一项是   (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例4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   )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像。  

(三)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例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  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  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  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题指导  

   分析l.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例1中以马为描绘对象,但绝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像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  

   2.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  

   例2中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处应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或“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当为C。  

   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例3中考查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是为长女立瑛三岁前夭折而作,即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应为A。  

   例4中考查的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于比拟了,A项以偏概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像”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密联系,是正确的。  

   4.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辨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伪来。例5中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等,其中C、D两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一说“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必有一误。答题时便可从此入手,细作分辨。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很明确。至于诗中写到“鸟”,是对“我”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鸟”不是全诗的形象。再说,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形象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D项为不恰当的了。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