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上海 > 正文

09年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变脸复习急转弯

  由于2009年中考语文“变脸”消息迟到了些,特别是文言文试题变化较大,需引起考生的关注,现在必须进行复习“急转弯”。 

  [回顾]三年“一卷三分叉”的启示 

  从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出现了一张试卷三分叉的格局,而分叉点就在于课内文言文部分,因三种版本教材而致。先看文言文阅读的分叉点:三年来的文言诗文的默写“开叉”较大,仅有一题为共同诗文填空,如2006年的默写“日光下彻,___________,佁然不动”,2008年的“《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 人 来 到 桃 花 源 原 因 的 句 子 是___________”,而2007年虽没有出现一题相同的默写,但其难易程度大体相似,都是名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它们分别出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至于词语解释,2006年、2007年为全分叉,而2007年三种版本,有一题为共同题,那就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选自共同篇目《桃花源记》。那么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如何呢?200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采用分叉式,把三种教材区分开来,H版教材取用《岳阳楼记》,S版用《醉翁亭记》,新教材用《桃花源记》,而2007年、2008年分叉形式形同虚设,都分别考查了《捕蛇者说》、《核舟记》中的文学常识、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三年来,唯一不分叉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三年来分别考查了《秦西巴纵麑》、《鲍君》、《误认》等文言短文,题型基本不变,解释加点的词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文本内容理解、写作中心、目的等归纳。 

  回顾近三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实情:分叉形式和共答题形式能给我们诸多启示:首先,不让学不同版本教材的学生吃亏,均衡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粹文言诗词文;其次,学生要以极大的热情学好课内的文言诗文,因为分值的安排说明了问题,课内为26分之多,课外为12分。课内打好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然后延伸至课外,凡课外文言文阅读得高分的同学,无不得益于课内文言文的学习。 

  2009年,初中毕业生都使用二期课改教材,中考文言文试题分叉的格局结束了,因而试题的内容也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变化。首先,文言诗文的阅读量有所变化,原本三年的篇目,现为初中四年的篇目;原本实词量达150个即可,现增补了5个而且又增添了6个文言虚词作用的理解;原本能翻译一般的文言句子即可,现要结合语境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的意义;原本只要“读读背背”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能准确默写,现要能欣赏其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总而言之,2009年文言文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其目的为提升新一代文化素养,寻求一条便捷的途径。考生应未雨绸缪,作好准备。

  [展望]新增题型如何应对

  文言文复习一定要落在实处,抓住规定阅读和背诵的篇目。需熟知文言文复习内容的变化:1.文言文的课内部分的范围是30篇古文(其中有13篇背诵篇目),30首诗歌(其中10首属每周一诗的篇目);2.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虚词,实词增至150个,还有6个文言虚词。3.在原考查的题型中,增加了虚词和诗词赏析类的考查。 “虚词”莫畏难

  有的同学对虚词有些惧畏情绪,原因很简单,前几年文言文教学重“实”轻“虚”,教师教虚词有时蜻蜓点水,过后又不整理,常常因“不译”而带过,现因考试而再整理虚词困难远比实词大。由于现在仅考6个最常见的虚词,千万不能有畏难情绪。以虚词“而”为例,可触类旁通。“而”字在有《捕蛇者说》、《孔孟论学》中出现频率很高,其含义作用涵盖了虚词表“而”的所有义项。又如“之”既可作虚词又可作“实词”,虚词有4个义项,作实词可作“到”解释。如果“之”是表明虚词的话,那就不考虑实词的解释。虚词的项目很可能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因此不能单背虚词解释的义项,而应记住虚词出现的课文和句子,这样可一目了然,而不必在选项中过多花时间考虑,因考试时间宝贵,容不得“磨蹭”。 诗词赏析落实处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曲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的标准明确地要求学生要在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尽最大可能让这些“清词丽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不但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使中华几千年文化精萃生生不息,流芳百世。我们必须从四年语文课本中的三十多首古诗词曲入手,以求管中窥豹,率先品尝到我国古代文化宝鼎中的一脔。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整体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和主题;二、抓住要点,进行赏析;三、抓住其中脍炙人口的佳句,体会的意境和要抒发的情感。由于2009年首次提出将此内容列入中考语文范围,所以认为学生大可不必太紧张。理解是背诵的升华,理解也是赏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词人的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旧、寄情山水等,这就叫做“诗言志”。在复习过程中,切莫陷入到那些酷似专家繁琐高深的赏析之中。从赏析题的分值来看仅有5分,料想不会有偏题怪题,一定落实在熟读、理解、感悟这样的思维轨迹上。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