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题型阐释

   不同的文言诗文,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明白晓畅,有的凝练含蓄,有的粗犷豪放,有的细腻婉约……总之,仔细玩味,就能领略语言之美。文言诗文的语言比较阅读,也就是通过“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来感知多彩的语言风格,诸如质朴简明、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生动风趣等,答案往往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就可以。
   语言比较类试题,其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对语言风格的概括等。

精题解析
   例1 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 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 情景。
   (2008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填空题,对关键词语进行品味,通过品味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怀。
   答案:漂泊远方(或“漂泊不定”“漂泊流离”“漂泊”“不幸遭遇”“被贬”等);繁花似锦(或“春色迷人”“春光烂漫”“柳絮弥漫”“烟雾迷蒙”等)
   例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2008年安徽芜湖市中考试题)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品味题,题干已经指明了比较的对象是画横线句子的句式,通过比较,是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的,对于表达效果的回答,其难度也不大。
   答案: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多用“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答题方略  

   语言比较试题,内容丰富,答案多元而富有创意,要解答好语言品味类试题,应选择好品味的角度。而品味的角度主要有: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等。
   3.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当然,要正确比较语言特点,就必须认真阅读比较材料,拓宽自己的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找出整合点,然后加以综合,这样才能不说空话、套话。
   请看例子。
   例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2008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试题)
   方略:古人云:言为心声。不同性格的人,说话方式是不同的。同时,面对的对象不同,说话方式也有所不同。而说话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解答这类试题,要把握全篇,认真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一般可分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你赞赏哪一种都行,最重要的是能自圆其说。
   答案: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能力演练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甲】党进徼巡京师①,市井间有畜鹰鹞音禽者②,进必令左右解纵之③,骂曰:“不能买肉供父母,反以饲禽乎?”大宗有藩邸④,有名鹰鹞⑤,令圉人调养⑥。进忽见欲解放,圉人曰:“晋王令养于此。”且欲走白晋王⑦。进遽止之⑧。与钱令市肉⑨。谓之曰:“汝当谨视此⑩,无使猫狗所伤。”人民传之为笑。

   (选自《事实类苑》)
   【注释】①党进:宋代开国功臣。徼:巡查。②畜:饲养。③解纵:解开束缚,放飞。④大宗:即宋太祖之弟赵光义,时封晋王,后继位为宋太宗。藩邸:藩王府。⑤名:名贵。⑥圉(yǔ):掌管养马的人。⑦白:告诉。⑧遽(jù):急忙。⑨市:买。⑩谨:小心。
   【助读】上文是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左右),天台学官江少虞写的一篇讽刺作品,文章短小精悍、犀利幽默、一波三折,其风格可与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相媲美,但它的产生年代却比《变色龙》早了700多年。
   【乙】乐天①初举②,名未振,以歌诗投③顾况④,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⑤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⑥前言戏之耳!” (选自《唐摭言》)
   【注释】①乐天: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②举:应科举。③投:呈送。④顾况: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宰相。⑤居:住下去。⑥老夫:顾况自称。
   【助读】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初到长安就是拿这首诗去见顾况,顾况看后大为赞赏。
   1.甲文中刻画的党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2.乙文中,顾况前面说“居大不易”,为什么后面又说“居亦何难”?
   3.甲、乙两文在人物语言描写方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1.党进是一个媚上欺下、出尔反尔、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2.前面顾况因为对白居易不了解,所以说出“居大不易”的话,后面顾况为白居易的佳句折服,故而又说出“居亦何难”的话来。 3.两文都没有描写和评述性的语言,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对话是人物性格外化的一种手段。情节发展到关键之处,人物的语言又引起了新的矛盾,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再次,两文的作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使故事鲜明生动。简言之,二者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以及前后变化的态度两相对照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