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6中考语文指导:古诗文积累和阅读简析

来源:考试吧 2015-11-24 14:09:00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6中考语文指导:古诗文积累和阅读简析,更多2016中考资讯、2016中考报名、2016中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zhongkao566”获取!

  一、中考对课内古诗文的考查分值32分,约占全卷总分的26.7%,其中古诗文默写占了16分之多。

  中考试卷所涉及到的古诗文篇目,全都是要求背默的篇目,“阅读”题型也不提供原文,这更加体现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背诵”的重要性。

  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所用三个版本教材(语文版、苏教版、人教版)中的重合古诗文篇目。

  题型:

  默写(语境默写和理解性默写)、解释词语、翻译语句、简答问题。

  学习要求 :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

  背默古诗文

  读懂课文内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理解文章的艺术手法

  二、几处关注

  1.应在句不离篇的前提下做到以解促记,使作者、出处这些重要信息一并了然于心,达到知人论世的最基本要求。尽量避免采用单一摘章择句的做法将其降格为单纯的背默篇目,必须将之回归到阅读篇目本身,用学习阅读篇目的方法加强理解,从而加深记忆,以保证其核心价值在复习时不打折。

  2.“解释加点字”主要的考点是: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而且这四种情况的字词都是在古诗文中常见的,基本上具有普遍性。

  3.“翻译句子”主要是文言文重点语句内容的理解(省略、倒装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而且都是简单的句式,得分点基本两个,易于评判分数。

  4.“简答题”的选材主要是一诗两文。诗歌命题点多在内容、写法、炼字上;文言文多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的艺术手法和写作意图”等为重点。

  5.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文”与“言”的学习要并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逐字翻译、整句翻译的训练,通过细致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

  三、失分原因

  1.书写不规范,字体不工整,字迹潦草,用胶带粘改后再写,扫描时看不清晰。

  2.对古诗文掌握不扎实,给上句写下句能写出来,但给下句写上句却写不出来,主要是背诵不熟练。

  3.常用字记忆不准确,同音字或形似字辨别不清,错别字现象较严重。此类错误表现得最为普遍,究其原因,多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知死记硬背而不理解诗意造成的。

  4.“解释加点字”中通假字答题不完整。如“不亦说乎”中“说”只写同“悦”,不写“愉快、高兴”(具体的含义)。

  5.词语古今异义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理解,只是望文生义,缺乏精确度。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奔”解释为“奔跑”。如“以光先帝遗德”中“光”和“便扶向路”中“扶”两词解释出现失误,多解释为“报答”、“扶着”,和原文原义相差甚远。

  6.学生在翻译句子时,关键实词理解不准确。如“斗折蛇行”只译为“像北斗星和蛇那样”,而没有译出“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弯曲爬行”,关键动词“折”“行”没有翻译出来。

  7.翻译句子时,省略部分没有补充出来,造成译文语言不通畅。

  8.古诗文理解上,只浮于表面,贴标签式的,没有内容作支撑,不能准确、全面、完整答题。

  四、目前误区

  (一)古诗词

  1.将古诗词阅读教学篇目降格为背默篇目,将阅读教学课窄化为“说文解字”课,退化为死记硬背课。

  2.只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

  3.对作者的介绍仅局限于简单的生平,而忽略了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知人论世不到位。

  4.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用串讲串译损耗语言的鲜活灵动,削减了文化和审美信息。

  5.标签式机械分析取代了对诗词语言情味的体悟;教师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往往架空分析,和盘托出,缺乏关注人文素养。

  (二)文言文

  1.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最后作“内容分析”或“主题归纳”。

  2.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缺乏对中考试题的深入透彻研究,大搞考点训练,肢解每一篇课文,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只言片语,分析问题不全面。

  3.不注重归纳整理,缺乏将文言文中常见的、有特点的、有普遍性的文言字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经常进行归类、辨析、强调和记忆。

  五、几点思考

  1.文言文的语言距离学生比较久远,课堂上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适量适时补充与文本和作家有关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注重积累总结,在语言文字之间建立联系,以旧知新。对语言文字进行新旧勾连解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对文本的重要字词语句了然于心。

  3.重视自主感悟,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在诵读中多加品味,在探究中感悟深意和美。只有在反复诵读中咀英嚼华,细细品读,才能进入作品世界,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阅读能力。

  4.回归文本,把握价值。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能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还原历史以及文化情境,激活作者储存在语言符号中的思想感情。

  5.“文”与“言”的学习要并重,加强字、词、句、文的理解时,还要从文本中学习文章的构思和表达的技巧。

  6.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积累必须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解释词义,做到“见‘言’知‘意’”。

  编辑推荐:

  各省市2016年中考时间及体育中考时间汇总关注微信获取报名信息

  考试吧策划:2016年中考报考指南专题

  各地2015年中考满分作文汇总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