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8北京14区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基础知识应用(三)

来源:考试吧 2018-11-26 11:06:28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8北京14区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基础知识应用(三)”,更多2019中考动态,2019中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

  丰台区: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4)题。(共8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① (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② (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 )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 )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①简要 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 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 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 ① ”,就是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 “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 ② 等词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2分)

  2.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说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熹平石经》(东汉 蔡邕)《宣示表》(三国 钟繇)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之)《古诗四帖》(唐 张旭)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随意,潦草难认。

  3.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1)~(2)题。(共5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掉落的插图。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放回《 ① 》一书中去,理由是 ② 。

  

  (2分)

  (2)小林准备制作一张介绍《骆驼祥子》的荐书卡,草稿如下:

  ①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京味儿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②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人力车夫。我写了一副对联为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像:③祥子朴实,拼死拼活闯岁月;虎妞忠厚,有爱有恨了一生。

  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3分)

  句①有一处常识错误,应改为:

  句②有一处语病,应改为:

  句③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特点把握有误,应改为: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8分)(1)(2分)C

  (2)(2分)B

  (3)(2分)C

  (4)(2分)①桃园三结义 ②结果(结束)

  2.(2分)D

  3.(共5分)

  (1)(2分)①《鲁滨逊漂流记》 ②理由:插图描绘的是流落荒岛的鲁滨逊和“星期五”在海边造独木舟的情景。

  评分说明:每空1分;②能概括出插图事件即可。

  (2)(3分)句①:“鲁迅”改为“老舍”

  句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

  句③:“虎妞忠厚”改为“虎妞泼辣”

  评分说明:每空1分。

  海淀区:

  一、基础·运用(共17分)

  你所在的学校开展寒假游学活动。同学们在齐鲁大地游泉城,登泰山,访曲阜。探究文化底蕴,领略齐鲁魅力。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 趵突泉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下面这幅书法名帖是书法大家 赵孟頫有感于趵突泉美景而作。请欣赏并完成(1)—(2)题。(4分)

  

  (1)这幅名帖的书体是 。有同学对其作了如下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用笔清晰流畅,点画圆润,外柔内刚。

  B.作品筋骨劲挺周正,情感奔放,喷薄而出。

  C.作品用墨浅深自如,浓淡皆宜,俊美典雅。

  D.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温厚疏朗。

  (2)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推断上面书帖中“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性孤”句中“濯”字的意思是。(1分)

  提示:濯,金文 ,由 (水)、 (羽毛)、 (隹,小鸟)组成。

  2. 访问老舍故居时,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曾把济南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这座

  城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___________》,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温润灵秀的济南。同学们还了解到,老舍先生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普通民众身上。他创作的讲述北平城人力车夫悲惨命运的小说《____________》、表现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品。(2分)

  3. 同学们登上泰山,饱览大好山川的同时,了解到泰山丰富的文化底蕴。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4分)

  (1)有位同学在网上查阅关于泰山文化的资料时,看到了下面一组连环画,他根据连环画内容,想用下面成语(俗语)替换第6幅图中画横线的俗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有眼不识泰山 B.掩耳盗铃 C.管中窥豹 D.自欺欺人

  

  (2)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举行过皇帝封禅大典的名山,帝王将相、名人宗师对它仰慕备至,因而泰山常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下列选项中的泰山不含喻意的一项是(2分)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人心齐,泰山移

  C.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D.仰之如泰山北斗

  4. 曲阜之行中,当地某中学的学生陪同学们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京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古都文化,共同品味京华魅力。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北京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首都风采,再续友情!

  一、基础·运用

  1. (1)答案:行书(1分) B (2分)

  (2)答案:洗、洗涤(1分。意思对即可)

  2. 答案:①济南的冬天 ②骆驼祥子(2分。每空1分)

  3.(1)答案:A(2分)/C(1分)

  (2)答案:C(2分)

  4. 答案:B(2分)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中考通关!
获取2019中考报名时间
获取2019中考作文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微信搜索"考试吧初高中" 关注获得中考秘籍

  编辑推荐:

  2019中考作文写好开头结尾必备宝典

  考生从67分到115分 2019中考英语猛涨的学习方法

  中考生暑期必读:初三学习生活就在这六句话里

  2019中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讲解 收藏起来慢慢看!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i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