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
一、基础运用(15分)
本学期开始,某学校为宏扬中华文化,提升个人品质,组织开展了以“用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学子”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活动完成题目。
1.对这项活动同学们拟写了宣传语,并对其中划线句加以修改,你认为修改方案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②不是看其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在于其文化是否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为世界所认同、接受。③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和新陈代谢的时代气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作为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④圆满自己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实现发扬光大。
A. ①改为:文化,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B. ②改为:不是看其经济总量的多少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C. ③改为: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
D. ④改为:构筑自己中国梦的坚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3月21日春分节气,从惊(zhé)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地有声有色。
俗语说:“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春分一到,气温回暖就驶入了“快车道”,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甲】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在温热阳光的催逼下,那些枯(zào)了一冬的繁枝之上,渐渐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淋漓的白,于是处处燃烧起来,到了一年中色调最绚烂的季节。
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礼记》说:“祭日于坛” 。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祭日,要去日坛,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乙】,如谷雨、芒种、小(shǔ)、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寒皆去,天气渐暖。
此时,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在南方,“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丙】人们:时至暮春了。
此去经年,谷雨之后便要开始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那即将迎来的夏天,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便要如此,总是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着期待。
(注:仓庚,亦作“ 仓鶊 ”,黄莺的别名。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对“年”字笔顺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惊蛰 枯燥 小暑 “年”字第3笔是横
B.惊蜇 枯躁 小署 “年”字第3笔是竖
C.惊蛰 枯燥 小署 “年”字第3笔是横
D.惊蜇 枯藻 小暑 “年”字第3笔是竖
(2)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写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甲:高升 乙:事物 丙:播报
B. 甲:飞升 乙:景物 丙:喻示
C. 甲:升级 乙:气候 丙:点醒
D. 甲:攀升 乙:物候 丙:告示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用正楷字体填写你认为恰当的古诗句。(1分)
答:
3.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在班会活动中,爱好书法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书法《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作品书写的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对这幅作品清高宗曾评价曰:东坡书,豪宕秀逸。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作者把情感流露作为重点,追求书法线条随心情而变化发展。
B. “年年欲惜春”中,作者将叠字“年”简省为一个点,这种写法体现了苏轼平素的婉约风格。
C. 这幅字帖字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
D. 此帖字迹饱满,一腔惆怅,溢于字里行间,如“破”字,映衬出苏轼当时的艰难境遇。
4.班会活动中,喜爱文学的同学朗读了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文中划线句有的标点有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2分)
“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
5.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B.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德国
C. 《小石潭记》 ——韩 愈——唐朝
D. 《过零丁洋》 ——文天祥——唐朝
(2)下列故事情节选自中国文学名著,对各选项中的“他”所指代的人物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他踏着那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他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此处的“他”是施耐庵著作的《水浒传》中的武松)
B. 他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此处的“他”是陈寿著作的《三国演义》中的马谡)
C. “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此处的“他”是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D. 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此处的“他”是舒乙著作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1.D (构筑自己的中国梦,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1)A (2)D (3)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苏轼——豪放派代表)
4.①“仿膳”改为‘仿膳’ ② 一脚踩扁一个。改为一脚踩扁一个……
5.(1)A (2)C
通州区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沟通南北交流的纽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1)—(3)题。(共5分)
几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和 。(填序号)(2分)
①寥寥无几 ②窗明几净 ③曾几何时 ④异曲同工 ⑤是非曲直 ⑥曲径通幽
(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 。(1分)
(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甲】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乙】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1. 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提示】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 ,享誉世界
下联:燃灯塔 ,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
(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放入到文段中的横线处。(2分)
①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②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
答:
4.下面是“墨洒通州,情系运河”书法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气呵成、狂放不羁 B.一波三折、古色古香
C.平和流畅、洒脱俊逸 D.棱角分明、端庄大方
5.大运河古镇绍兴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鲁迅曾以浓郁的思乡笔调,把大运河哺育下的绍兴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记录在了他的散文集《旧事重提》中。后来,他将这部作品改名为《 ① 》,题目中隐含的意思是 ② 。(2分)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1)② ④(共2分。每空1分)
(2)横贯(1分)
(3)【甲】(2分)
2.示例:上联:大运河千帆竞渡,沟通南北文化,享誉世界 下联:燃灯塔高耸入云,彰显通州神韵,万古流芳(共2分。每空1分)
3.(1)A(2分)
(2)示例:通惠河既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又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2分)
4.C(2分)
5.①朝花夕拾 ②示例: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共2分。每空1分)
编辑推荐:
·2021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2020-11-10 17:20:05)
·2020中考生物知识点结构图分类整理:健康的生活 (2019-11-8 14:54:53)
·2020中考生物知识点结构图分类整理:生物技术 (2019-11-8 14:53:20)
·2020中考生物知识点结构图分类整理:生物的多样性 (2019-11-8 14:50:27)
·2020中考生物知识点结构图分类整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 (2019-11-8 14:48:17)
2022年海南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英语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2022年海南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已公布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
·执业医师考试培训 试听 ·经济师考试培训 试听
·执业药师考试培训 试听 ·报关员考试培训 试听
·银行从业考试培训 试听 ·会计证考试培训 试听
·证券从业考试培训 试听 ·华图公务员培训 试听
·二级建造师考试培训 试听 ·公务员培训 网校 试听
·一级建造师考试培训 试听 ·结构师考试培训 试听
·注册建筑师考试培训 试听 ·造价师考试培训 试听
·质量资格考试培训 试听 ·咨询师考试培训 试听
·卫生职称考试培训 试听 ·监理师考试培训 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