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资讯 > 中考大纲 > 四川 > 正文

2015年巴中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来源:巴中市教育局 2015-4-8 11:31:3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2015年巴中中考《数学》考试说明”,更多中考资讯考试吧将第一时间为广大考生提供,预祝各位考生2015年中考取得好成绩!

巴中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各学科考试说明

  2015年考试科目:

  语 文: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数 学: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外 语:试题满分150分(听力3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理科综合(物理、化学):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注:各学科无多项选择题;易、中难度、较难题比例约7:2:1

  数 学

  一、考试方式

  ①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②参加考试的学生带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进入考场。

  二、试卷结构

  1.基本结构

  试题题型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客观性试题指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直接填写结果。

  主观性试题指计算题、证明题、阅读题、画图题以及探索题、开放题等(常统称为解答题)。解答题要有解题的主要过程,关键步骤不能省略。

  2.题型比例

  全卷不超过35个小题,每个小题的设问最多3问,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开放性解答题)组成,其中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不超过试卷总分值的40%,开放性解答题的分值可占总分值的5%-10%。

  3.知识内容比例

  数与代数约75分,空间与图形约58分,统计与概率约17分。

  4.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70%;中等题20%;较难题1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内容

  数学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依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1.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够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事件发生的概率。

  2.关注“数学活动过程”

  数学活动过程包括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也包括能否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的思考过程。

  3.关注“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合理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或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已的观点。

  4.关注“解决问题能力”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

  5.关注“对数学的基本认识”

  形成对数学内容系统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深化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二)考试要求

  1.《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获得适用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阐述的教学要求具体分以下几个层次

  知识技能要求:

  (1)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4)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要求:

  (5)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感受。

  (6)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这些要求从不同角度表明了数学学业考试要求的层次性。

  四、具体内容与要求:

  (一)数与代数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⑤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①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③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②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③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②能用观察、画图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③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④掌握消元方法,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⑤ 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⑥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⑦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③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3.函数

  (1)函数

  ①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出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会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2)一次函数

  ①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②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③理解正比例函数。

  ④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⑤能根据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反比例函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②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

  ③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4)二次函数

  ①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

  ②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③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编辑推荐:

  2015中考报名条件各地2015年中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

  各地中考报名入口2015年中考报考指南专题中考历年真题及答案

  各省市2015年中考时间及体育中考时间汇总各省市2015年中考大纲汇总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yangxi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