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 成都市教育局近日宣布,今年10月将出台4条“铁令”,用一年时间彻底整治“疯狂的奥数”。长春市教育局也出台措施:今年暑假将严查乱办奥数班,并严处擅自到校外兼课的教师。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北京等地也整治过奥数班,但“奥数热”却始终高烧不退。整治之难何故?“新华视点”近日追踪调查了成都和北京的奥数培训市场。
奥数班陷入“越治越热”的怪圈
暑期来了,但它并不属于年仅10岁的成都小学生小伟。前两天,小伟的母亲刘晓英刚刚领着他,来到成都市青少年宫报名参加了奥数班。
“学奥数,孩子受累,家长费钱,还不都是为了升学?”谈到奥数班,刘晓英一脸无奈,“虽然国家规定,升学不让看奥数,但现在哪个重点中学不看这个!娃娃马上读四年级了,已经学了两年。老师说,到了五年级,就有机会参加培训班组织的奥数比赛,得了奖就可以进名校。”
北京中关村是奥数培训聚集的地方。扮作家长进入一个培训班看到,前面坐着孩子,后面坐着家长,课后家长提的问题比孩子还多。一位王姓家长解释说:“孩子刚上一年级,基本上听不懂,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搞懂了回家再辅导孩子。如果不为孩子上名校,哪个家长愿意受这份罪!”
奥数本是一项定位于对数学有突出兴趣的高中学生竞赛,到了我国,小学生却成了学习奥数的“生力军”。奥数培训异化的缘由很简单——充当择校的“敲门砖”。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为描述了奥数与择校升学“畸形嫁接”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我国培养的首批参加国际奥数竞赛的高中学生被清华、北大等校免试录取。后来,有些学校看到培养奥数获奖学生有利于提高升学率,开始办起奥数班,录取学生也要看奥数成绩。一些商家从中发现商机。于是,奥数班从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学,泛滥于全国。”
在社会各界的质疑下,教育部2005年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取消升学看奥数的做法。然而,教育部门的明文规定并没有使“疯狂的奥数”降温。发现,成都、北京的奥数培训市场依然红红火火。仅成都目前各类社会力量所办的奥数班就有上千家。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说,成都市此次出台“铁令”,就是为了治理疯狂的奥数市场。“当奥数教育被异化为升学和择校工具时,当奥数市场因利益而疯狂的时候,就威胁到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威胁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必须彻底整治。”
追踪“奥数热”背后的“利益链条”
调查发现,奥数顽疾难治,背后的驱动力首先是“奥数经济”。据知情人士介绍,目前成都城区大约有40万小学生,参加奥数培训的约占50%,以人均培训费用600元至800元计算,其催生的市场规模接近1.5亿元,加上由此衍生的编写教材、开办辅导班、组织奥数考试等,整个奥数培训的“市场蛋糕”更大。
成都一名资深奥数培训人士勾勒出—根利益链条:培训机构—学校—老师—学生。“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先找到名校校长,然后再由校长推荐名师,聘其担任奥数培训老师,后者再动员学生报名,到培训机构上奥数培训班。”
“为促使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奥数培训,名校往往在招生时设置门槛,如自主招生试题选用奥数题,获得‘奥数一等奖’的学生可免试入学等。每一环节,根据事先约定,都能拿到相应‘回扣’或报酬。环环相扣,不愁没有生源。”
在奥数培训热中,教师私办奥数班的现象也不少见。发现,成都教师私办奥数班,一课时收费在40元左右,名师收费更高。北京一些教师或学校,利用教学上的便利推销教材,或将学校出租办班,或干脆入股合办培训机构。
正是庞大的“奥数利益”,阻挡了教育主管部门一次次发出的“禁令”。北京和成都一些家长透露,迫于政府部门的各种禁令,一些名校口头上表示执行国家规定,背地里却继续以奥数作为录取门槛。
“叫停”奥数仅治标 均衡教育资源是根本
剖析“疯狂的奥数”,表面上看,是因为利益驱使,更深次的原因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所致。
北京市东城区某重点小学校长对坦言:“奥数只是划分稀缺教育资源的一个‘标准’,均衡教育资源的问题不解决,还会有的‘标准’出来,听说棒球也快成热门了。”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学生要进好中学,学校也想要好学生,小升初不考试,在没有更好选拔机制的情况下,“奥数热”自然成了两者对接的平台。
面对高烧不退的奥数培训,成都市教育局明确表示,此次出台的“铁令”将是成都历史上整治奥数最坚决、最彻底的一次。娄进说:“不会是一阵风,更不会是炒作。这次整治是从成都市教育体制、机制上推进的,一方面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均衡教育发展,标本兼治解决难题。”(叶建平 苑坚 叶书宏 王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