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资讯 > 中考动态 > 正文


   浏览一下今年的一百多份中考题,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些好题:它们题型新颖,题目简洁,内容丰富,表达优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以“寻找”为核心的创新态势。再细理一下命题脉络,又不难发现其向语文本体和课文文本回归的倾向。这是因为,一方面中考命题要创新,另一方面中考命题又要切近学生学习的现状。于是我们一方面看到,各地中考命题人大胆创新命题手法,在精心选文、精细出题中表达精彩,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命题者忠实于文本阅读,在旧文新考中以变换角度、立意高远的举措唱出“新翻杨柳枝”。那么,站在找寻与回归的河岸,我们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去处究竟在哪里?读完今年中考命题人说命题的稿件,不难得出答案。我们的去处就是:把握课改的方向,尊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忠实于语文教学的实际,研究地方文化特色,在创新和求实中表现评价的魅力。
   一、寻求新的突破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学业考试对“名著导读”的检测作了一些尝试与探索。然而,部分试卷的考查效果却难尽人意:或是步入以往文学常识纯记忆性的考查,结果是平面化的检测内容固然强化了学生对作家、作品、国籍和朝代等常识的背诵,却也导致了“记而不读”的缺憾;或是陷入了某个情节的纠缠之中,因而出现“读而不识”的窘态;或是围绕某个人物作简评,那“瞒天过海”式的假话、空话、套话又造就了“识而不深”的尴尬。2007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名著导读”题,采用填空的形式,重在检测学生的阅读体验,对“名著导读”考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先看原题: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阅读一篇优秀之作,如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的情感,更是他的心灵寄托和生命渴望:我们在琦君芳香醇美的春酒里品尝到 ⑴ 的滋味;在朱自清掬你入口的“女儿绿”中感受到他对梅雨潭水 ⑵ 的感情;在赵师秀约客不来闲敲棋子的声声韵律中感受到他 ⑶ 的心情;在鲁滨孙流落荒岛历尽艰险的经历中感受到他 ⑷ 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以图表的形式作如下分析:
   在图表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检测的作家涉及古今中外;作品的样式涵盖散文、诗歌、小说;作品的来源既有人教版的必学课文,又有地方教材的补充作品,显示了试题命制较高的效度。
   阅读是对文本意义与自我意义的发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此题在尊重文本意识与读者意识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请看此题的关键词句“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我们感受到……”连接了读者与文本,既有文本意义的指认,也有读者意义的发现,这就抓住了阅读的本质,而且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体验,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这为今后“名著导读”试题命制提供了一个方向。
   二、回归语文本体
   在一定的语境下展开语文考查,这是语文考查的立足点。明晓任何言语意义应在一定的语境中,在言语的前后联系中获得深刻理解。比如试卷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选项是非常简单的两个词语“重”与“轻”,我们的想法是让最简单的词语发挥出最大的语文魅力,考查出学生最精确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获得最丰富的情感体验。我们来看原题: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飞鸟的飞翔是轻的,而飞鸟的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