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大河报》在“关注小学生入学”的专题报道披露,由于入学难导致乱收费继而又使教育乱收费成为了监管黑洞,结果义务教育变成了“金钱教育”。
这一怪现状已经持续多年,似乎今年为最。一所热点小学校长说,“择校”的学生能够占到学生数的至少三分之一。而如果想要以非正常途径进入学校,家长就需要交高价。一所小学校长室外前来领号的家长均由“中间人”介绍,专程前来交费,一位轮到进校长室时已接近中午的家长说,“每位家长交的钱数不一样,有的高达9000元,有的低至3000元,也有一些关系没有收费。但都没有票据。”如果没有“中间人”介绍,学校概不考虑。一位教了一辈子书的老教师感慨地说,为什么不交钱学校接收不下,交了钱,哪个学校都能接收得下了?
这笔由于义务教育性质而端不上桌面的“择校费”问题多多。首先,从目前出现的择校现象来看,仅有钱还不行,家长还需要四处托关系找门路,才能把钱交出去。其次,从各学校的收费情况来看,“择校费”收多少可以有一定弹性。收多少,因家长的社会关系、领导批条分量、学生分数不同而生出不同的级别。同样一所学校,“择校生”的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再次,收上来的钱,学校不敢入账,怎么办?一位小学校长说主要用来弥补政府部门对教育上的投入不足,例如学校的维修、设备的更新、活动的接待等,也会拿出一部分给教师发放福利和奖金。当然,除此之外,也会有一部分钱去向不明。
业内人士分析说,在“择校费”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条灰色利益链条。学校、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是这个链条上的既得利益者。有的学校把“择校费”直接纳入小金库,用于发放教师福利,改善教学条件;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将“择校费”纳入专项账户,学校花钱打报告审批,但也基本上是“自己的钱自己花”。由于这笔钱在政府财政体制外循环,缺乏必要的监管,既没有进行财务公开,也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审计,最终成为一个难以监管的黑洞。
这个黑洞深不见底,加速了义务教育变成“金钱教育”的过程。不仅如此,如果依法治理,不知道会有多少校长会吃不了兜着走?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事业。教育腐败令人忧心忡忡。2008年郑州市行风评议中教育倒数第一,想来就跟义务教育不义务且大面积变成“金钱教育”有关。郑州如此,全国呢?真不知道这个灰色的择校费形成的黑洞,法网恢恢之下,会吞噬多少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