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如何,看什么?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又如何进行比较?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视角,甚至可以说,“教育竞争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但对于城市教育竞争力的研究,国内迄今尚无有分量的成果问世,这种尴尬的局面于2009年8月30日被打破。一份专业研究报告----《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探寻宁波方位》在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首发式,并将国内32家城市的教育竞争力排出了座次。
该份报告由中国社科院财贸所与宁波市教育局联合推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实施“院市合作”之后所取得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报告由中国社科院财贸所 “城市竞争力项目组”负责并撰写。该项目组由倪鹏飞博士领衔,一大批中青年研究专家加盟其中,在城市竞争力研究领域已经推出一系列富有影响力研究成果。致力于城市教育竞争力研究则是该项目团队最新的突破之一。
该报告以寻找宁波城市教育竞争力的方位为切入口,形式上是一个案例性研究,实际上则是一项对国内重要城市教育竞争力的专题研究。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宁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从当今流行的行政和经济区划看,宁波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长三角经济圈重要城市、浙江省内重要城市、沿海重要开放城市等。这样一个具有多維身份的城市,必然在众多的观察和研究领域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研究’自然也不例外。”从宁波市的角度看,观察、分析宁波教育在不同区间的竞争力,将有助于为宁波教育的现在定位,为宁波教育的未来定向。
该报告研究视角独特,分别按照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长三角地区、浙江省等不同区位对32家城市的教育竞争力进行了多角度的透视。报告使用的研究框架和方法也都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最重要的是,该报告在梳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教育的具体实践,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城市教育竞争力领域最为完整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按照重要程度分为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四个等级。一级指标包括四项,分别是硬件投入、软件投入、功能性产出、本体性产出。二级指标包括11项,分别从属于四项一级指标,三级指标有32项,分别从属于11个二级指标,四级指标51项,分别从属于三级指标中的各项。四级指标所包含的要素加起来共有98项,几乎涵盖了影响一个城市教育竞争力的各个重要方面。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
庞大的指标体系所指向的目标即一个城市的综合教育竞争力。结果显示:5个计划单列市的教育竞争力的排名次序是深圳、厦门、青岛、宁波和大连。而15个副省级城市的教育竞争力的排名次序是深圳、广州、厦门、成都、杭州、青岛、宁波、大连、沈阳、济南、南京、武汉、哈尔滨、长春和西安。在长三角16城市的竞争力排名中,位列三甲的城市分别是:上海、苏州和无锡。杭州、宁波、和绍兴紧随其后位列第4-6名。排在第7至16位的城市依次是常州、嘉兴、南京、湖州、镇江、舟山、温州、南通、台州和扬州。浙江省内10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按照高低顺序依次是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温州、台州、金华、丽水。
从这四组排名中可以看出,在长三角地区和浙江省两视角下,宁波教育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在16个长三角城市中排名第5,在浙江省内10个城市中则紧随杭州之后列榜眼之位。但在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层面的角逐中,综合排名不尽理想。
有关专家指出:给城市教育竞争力排位是分析各地教育现状和发展潜力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正值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之际,该项研究成果不仅为宁波,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明确教育区间位置、洞悉教育优劣所在、辨明教育努力方向、厘清教育奋斗目标、理顺教育发展思路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