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乔丽莎、夏杨、通讯员方李瑾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对于‘株’的真正含义,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近日华文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华语上,许多海外华文教师指出,有些汉语词汇许多中国人都一知半解,不能准确说出它的真正含义,急需一本全新的字典诠解产生变化的词汇与新生词汇。
近日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华语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周清海提了这个问题。参加的专家学者纷纷对于华语的使用情况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在对华语发展持肯定态度的前提下,多数专家指出,随着华语学习热潮的兴起与时代的变化,华语教材亟待确立一个标准规范。
“守株待兔中的‘株’是指露出地面的树根,用这个成语的人里面有几个人知道呢?”周清海说,同样的,不速之客这个词中的“速”,很多人认为是指速度,但它的意思其实是邀请。周清海表示,对于传统词汇的认识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始作俑者的本义是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本身是贬义词。但发展到现在,在大多数人的使用中已经由贬义词变为中性词。社会已经普遍使用的含义我们是承认的。”
“但问题是我们的字典里并没有相关的解释。”周清海指出,对开词汇新的含义还没有一本专业的字典可以参考,建议尽快编写最新的工具书以解决华语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语言的变化与更新是华语充满活力的表现,语言含义产生变化以及新生词汇的出现是必然的现象。“年轻人中特别流行的用语,比如‘雷人’‘囧’,这些都是特殊交际方式中的产物,我们不需要去遏制这种语言现象。”
李宇明说,对于这些新词汇新用法的出现,确实需要一个新的标准化规范,但这种标准化规范的建设是需要众力一心的。“汉字的规范化建设涉及到很多部门,由于体制的问题还不能很快解决。”不过他透露,国家语委已经和教育部合作统一去做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