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每年9月1日开学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而只晚一两个月甚至几天就得再等一年上学。这一让不少家长苦恼的“幼儿园复读”现象引发不少争议。继6日在网站留言回复“可以考虑接收即将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后,教育部7日发出声明,表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执行“年满6周岁入学”的规定。
现象
幼儿园“复读生”增长
“年满6周岁入学”的规定,使得许多在9月初才生产的准妈妈,纷纷要求医生提前几天施行剖腹产手术。另外的一个现象是幼儿园“复读生”增长。由于小学入学严格录取“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满6周岁的孩子,导致不少九十月出生的幼儿园儿童不得不复读一年。针对幼儿园复读现象,社会各界引发不小的争议。不少“复读生”家长认为,孩子就差一两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很期待和同龄的孩子一起上小学,然而因为入学年龄的门槛,他不得不重新回幼儿园复读,不仅耽误孩子上学的时间,而且容易挫伤孩子积极性。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园该不该复读,应当因人而异。部分专家建议,小学入学时除录取符合年龄段要求的学生外,是否能针对“小月份孩子”安排一些测试,如果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完全具备上学的能力,应该为他们提供入学的机会。
家长
希望孩子能早点入学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早点入学当然是好事!”郭先生的小孩2004年11月出生,按照规定只能于后年9月份入读小学。“明年9月,小孩如果不能读小学的话,只好复读一年幼儿园,这样多耍一年没有什么意思!”“最好能放开硬性规定,给家长选择的自由!”市民蒋玲的孩子出生于2004年9月7日,“就差那么几天入不了学,好耽误时间哦!”她认为,早一年上学意味着孩子可以多一些机会和锻炼。“幼儿园每个月都要交管理费;幼儿园开设兴趣班,一门兴趣课也要交五六百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采访中发现,有七成家长愿意自家小孩早点读书。多数家长认为:“既然大班小孩各方面发展已经不错,为什么不能早点读书呢?”
观点
拒绝入学有失公平
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让一部分不满6周岁的孩子上学,必然有的孩子被拒之门外,很显然,要是教育部对入学年龄限制“松绑”,有人便会“钻空子”,造成社会不公。可能教育部也意识到这点,一有质疑便“悬崖勒马”。不过,教育部的说辞是“即将满”6周岁,这些孩子和适龄学童的智商又有多大分别?如果因差几天就不能入学,等到下一年就比同届年长,真可谓生不逢时,对他们同样是不公平的。即将满6周岁的孩子有可能比更长的学童更聪明,若僵化恪守6周岁的门槛,不懂得通融,未必就入情入理。让那些还差几天就满6周岁的孩子上学,同样是在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
普嘉
教育简单思维作祟
其实,教育部门之所以在入学年龄上切下如此刚性的切口,归根结底还是当下的教育资源问题。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面前,无数渴求优质教育的家长挤破了头都想获得更优的教育;而在教育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教育部门又必须先保障适龄儿童入学,然后才能谈非适龄孩子的入学问题,这是界定是否入学的最简单方法。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有限的教育资源面前,我们如何设计一套科学的评判体系,界定是否入学的标准;我们如何在确保多元化的教育创新机制下,搭建一个多维的监督框架,保证教育的公平,防止寻租之手肆意掠夺有限的教育资源。倘若不能在教育体制内,通过多元思维制定一些全方位的框架评判体系,单纯依靠简单单向思维制定的硬杠教育制度,恐怕只能让“是否松绑孩子入学年龄”永远成为无解的命题。
李妍
入学年龄应实行一刀切
笔者认为,小学入学年龄不宜提前,而且就应该实行“一刀切”。理由主要有以下两条。
其一,所谓“松绑”,松到什么程度?这个标准没法确定。现行的标准是以9月1日为界实行“一刀切”,但问题是,差两个月零几天的孩子怎么办?差3个月的孩子怎么办?当然,你可以把时间界限再推迟,3个月、4个月、5个月……但不管推迟多少个月,总有一些孩子因为晚出生了几天、一个月而不能入学,他们的家长同样有意见,希望再推迟一点——这如何是好?我们总得以某个时间点为界实行“一刀切”,相比而言,9月1日这个时间点其实最合适不过。其二,“松绑”必然使得孩子的入学时间越来越早。当别人的孩子5岁都能上小学时,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6岁才上学?结果是,家长们相互攀比,中国儿童上学时间越来越早。而把孩子过早地关进学校,小小年纪就没有多少自由玩乐的时间,就要在应试教育的苦海里扑腾,他们的知识过早增加,他们的天性过早丧失,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未来成长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晏扬
不打折扣就是执行力
据说,每年都有一些产妇宁肯放弃顺产,挨上一刀,也要让娃儿提前降生,从而导致9月1日前医院里扎堆剖腹早产的现象丛生。其中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不耽误娃儿6年后准时上学。
有人认为,我们最缺的还是真正的执行力,但不打折扣就是执行力。很多事情之所以搞不好,就是因为国人太善于变通,或是拿“人性化”、“以人为本”为幌子,以权谋私、钻空子。毕竟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使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需要一个基本的入学年龄界限。否则,既无法衡量一个地方普及义务教育的状况,也无法保障所有适龄儿童都及时接受义务教育,还会影响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统筹规划。所以,对于儿童入小学年龄规定这件事上,我不赞成,也不希望在实际操作上,学校具有一定的操作弹性,更是期待有明确的入小学年龄规定,且不打折扣地执行。
曾春光
求索
托起义务教育的春天
近年来,长治市郊区堠北庄中学在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抓管理、上质量、创名牌、树形象”这根弦,大力弘扬勇于开拓、敢于吃苦、无私奉献、严守纪律、爱岗敬业的校园精神,坚持“精神立校、依法治校、科教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思想,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改革,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力提升。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是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关键,他们在着眼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中突出了一个“严”。学校从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学生素质出发,首先强化了制度建设,确保了教学环境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并实行了过程管理、动态管理、建立完备的跟踪评价档案,对常规管理做到了“六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评价标准、统一竞赛检测、统一安排教科研活动、统一班主任工作考核、统一教师教学工作量化。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工作出现了“四多四无”,即精心备课的多了,不备课上讲台的没有了;认真布置批改作业的多了,突击应付的没有了;出满勤争上课的多了,旷工违纪的没有了;办公时间研究教材、琢磨教法的多了,琢磨人际拉闲话的没有了的局面。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起于易”,在着眼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严守一个“细”字。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坚持“求学于点点滴滴,求成于事事处处”的道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一个着力点。一是以全方位育人为载体,把德育工作从空洞的说教,从单纯讲大道理转变为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点滴小事,逐步培养学生们正确的思维品质。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大脑、眼睛、嘴巴和双手,放手于学生的自觉行为。三是广泛开展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比赛、心理讲座等多项活动,让学生们学有所长。四是实行激励性评价,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把每一位学生当作人才来培养,平等施教、平等受教、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尊重。
俗话说: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成长靠培养。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校领导经常与教职工进行思想交流、业务沟通,他们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让教师从细微处真正感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为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教学智慧搭建平台,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省、市各级进行的教学观摩会,让他们开拓视野展技能、汲取经验补己短。近年来全校有50多篇论文在省、市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或在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有20多名教师分别获得市、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模范教师之殊荣。在改善办学条件、实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力求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它最大的效益。学校先后新建了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充实了图书室、实验室,增添了体育器材,完成了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篮球场、师生健身器材场地,改造了取暖锅炉,极大地改变了办学条件,保障了教育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