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之外,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家长挑得眼花缭乱,我们只能在攀比中相互竞争,疲劳应战,忙得不亦乐乎”。陕南一初级中学三年级的学生说。
对补课造成学生连轴转的问题,有人说,这是教育资源紧缺,配置失衡造成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加剧了学生家长及学校间的恶性竞争。一位从事初级教育的老同志说,“面对中考,初级教育就如同备战,陷入了众多尴尬”。
备战:政策红线下的“暗渡陈仓”
每学年末,教育部门都要三令五申,严禁学校组织学生补课,禁止在职教师应聘代课,可每个周末、长假和假期,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关注点和焦点,均转到学生补课上。安康市汉滨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杨居平说,“教育局对初级中学补课有明确规定:除初三学生外,其它年级绝不充许。组织初三学生补课,要在学生、家长自愿,学校申请,经物价、教育部门核准的情况下进行。补课费用严格控制在每生每节课0.5元以内”。
在“政策红线”的制约下,课余和假期,不少学校打着家长同意补课的挡箭牌,却在暗渡陈仓。安康某乡镇一初级中学老师说:在学生要求、家长会通过的情况下,我们精心挑选了《优化设计》、《夺金王》等辅导材料和名校试卷,对初三学生坚持长年补课,每天晚上加1-2节自习,周六、日不放假。可面对一学期几百元的资料、补课、考试等费用,个别家长举报了学校。对此,教育局、学校、家长各持己见:教学质量上不去,家长有意见,老师、学校也没尽好社会责任。不补,学生很难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家长的心里也不踏实。老师付出了额外劳动,收点补课费是应该的;补课是学校的事,我们家长并不知情,一学期补课费高达500元,谁负担得起……
“在安康,乃至全省,学生补课是较为普遍的。私人办学在明补,有的学校在暗补,老师课余在悄悄代教,学生、家长都想补,杜绝补课也不现实!”一位教师说。
应战:协同保学,近6成学生却“失之交臂”
“家长望子成龙,要求学生考高中;学生思想压力大,却执意要上职业学校。一气之下,安康一初级中学2名女生辍学,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和乡政府却犯了难”。一位家长说。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后,保学控辍,让每一位孩子完成初级教育,是家长、社会应尽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也是考核学校和政府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据了解,安康市汉滨区政府职能部门协同,采取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学校逐级承包、行为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帮扶责任制等手段,但还是难以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汉滨区白鱼中学,是农村教学质量较高、规模较大的一所初级中学。3年前,学校招初一新生3个班130多人,3年来相继有20多名学生调走、失学或辍学。2009年,该校毕业110多名学生,参加中考的只有1个班56人,仅占3年前的4成,近6成学生与中考失之交臂,达高中录取线的53人,仅占3年前的3成多,近7成学生失去了升学机会。从汉滨区教育局了解到,2009年汉滨区高中在校生1.8万人,初中在校生4.9万人,如教学资源不变,三年内将有70%的学生失会去升学机会。
议战:尴尬众多,老师却难得理解
“初级教育像打仗一样,确实很艰难,很尴尬,常有束手无策的感觉”。从事教育30多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的康忠云老师说。
汉滨区是陕南的贫困大区,穷区办大教育,有不少难处。区内教学设施落后、参差不齐、不配套,地理、生物、物理、实验等科室师资紧缺,实验课开设率低,国家扶助政策失衡。据了解,在安康,农村初中国家每年每生补助550元,城区初中补助300元,而城区水电费用、拉圾处理等日常开支远远高于农村。安康市区一所2500多名学生的初中,每年各项开支在100万元以上,仅拉圾处理费一项就高达2万多元,而国家补助的费用仅为70多万元,缺口30-40万入。汉滨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昌东说:教学实践和实验,是考核教学的主要内容,可汉滨区在这方面是个缺陷。要达到实验教学的实战要求,每个初中需投入30万元,小学需投入10万元,全区需投入2个亿。
教学环境改善难,“教学管理也期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无奈之下有的回农村养猪种菜,上高中还有何用?学生迷惘,家长也犯糊涂,顾了外出打工,疏于孩子管教。汉滨白鱼初级中学70%的娃是留守儿童。近两年,乡政府和学校联手,请村干部、老师或热心人给孩子当代理家长,提供吃住学娱帮一条龙服务,但要学生全面备战中考也很难。校长刘明说,“受继续升学投资大、费时多、就业不乐观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厌学,心理更脆弱。加之,初中生的吃苦性、自制力、承受力较低,逆反心理普遍存在,教学工作很难做”。
学生思想瞬息万变,具体情况参差不齐。“学校和老师说好的,好好说,不起作用;按教学目标因人施教,管严一点,又怕部分学生走向极端,发生逃学、失学和辍学,也怕家长找茬;抓紧一点,按家长要求在课外时间补课,又怕违反上级文件规定,部分家长给有关部门反映。作为老师,不知在为谁备战?”康忠云说。
“学生有问题,家长、教育部门、社会舆论都瞄准学校,可学校、老师的难处,很难得到各方理解”。汉滨区教育局汪龙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