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资讯 > 中考动态 > 正文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9-1 15:30:1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大敌人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由来以久了,算起来至少起于隋唐的科举……

  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最基本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最大敌人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由来以久了,算起来至少起于隋唐的科举。一千三四百年来,莘莘学子为之痴迷、疯狂的原因就是他们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解决应试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改革我国现行的考试与招生制度,要让试场成为学生发展才干的舞台,而不是由“田舍郎”通向“天子台”的天梯,更不是扼杀青少年创造力的绞刑架。

  明明知道应试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自上至下还乐此不疲呢?究其原因就是利益关系。高考是全省统一的,各大专院校招生名额由国家按计划统一分配到各省,可以说省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与高考没有利益关系,他们可以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可是下面的市、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呢?特别是校长、老师们呢?他们的利益,甚至命运与高考息息相关,他们会诚心实意实施素质教育吗?(异想天开,因为素质教育生产不了考试机器)更不用说直接获利的家长和考生了。如果高考像封建科举会试一样一张试卷,统一录取,那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只能落在教育部了,省厅是靠不住的。素质教育自恢复高考以来就有人提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更是以文件形式要求在全国推行,可总是事与愿违,到是人们口里“深恶痛疾”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为什么呀?你看,教育局长、校长、老师和学生在现行的考试和招生体制下谁愿意让“自己”考差呀!

  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嘴里没有一个不说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可心里就是不想去实施,除了与各自利益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懒惰。应试教育简便易行,有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丰富经验;素质教育无规可循,要靠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探索、创新。如当局长的要评价学校办得好坏,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就看高考分数的高低,考取名校的人数;在素质教育下,就不那么简单了,就要看这个学校办得是否有特色。当校长的,要管理老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那个老师教的学生分数考得高就是好老师;而素质教育则要评价老师是否充分发挥了受教育者潜能。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局长、校长“万金油”式的干部者可以当,素质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局长、校长非教育行家不可。老师也一样,应试教育靠的是不断重复的机械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考分,也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大,因为大家的归宿是一个:通过考试。这样的老师好当,学生一个个被做不完的作业束缚,没有了体育,没有了文艺,没有了户外的社会活动,不用当心学生的安全事故。作业是学生做,累的是学生,老师轻快,省事,这便教书匠所为。不像素质教育下老师所考虑的是怎样因材施教,怎样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怎样使学生学得愉快,这非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不能为。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教师是实施素质的指挥员,教育行政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要转变观念,诚心实意的,而不是口是心非的,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一要舍得化钱,对教师要进行素质教育的轮训,使教师由“匠”向“师”转型。二要建立素质教育下的教师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评价与绩效工资结合起来,使学校素质教育常规化。三要为素质教育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同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关门办学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学校开门办学要为素质教育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其次要改革考试制度。现在的中考、高考虽相对公平,实在是不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它过分重视书本知识,轻操作实践,缺发明创新,将另类人才一棒打死,于是诺贝尔奖与中国绝缘,爱因斯坦式的天才进不了一流的大学深造,吴晗式偏才沦落社会底层。考试是对人才的选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重视操作实践,重视发明创新,重视另类人才的选择势在必行。第三要改革招生制度。现行的招生制度迫使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教师、家长联手对学生实施应试教育,鼓励教师实施题海战术。我们要把招生的名额均衡地分配到每一所学校,“十邑之内,必有圣贤”,我们不必当心农村弱势学校没有合格的人才,这样至少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站在素质教育的战线上,再加上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师评价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到,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落到实处了。

  相关推荐:

  各地2011年中考成绩查询入口

  各地2011中考录取分数线专题 热点文章

  2011中考作文及满分作文专题

  2011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专题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fengjun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