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资讯 > 中考政策 > 正文

六安市教育局关于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办[2008]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2008年全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和高中阶段招生(以下简称“中招”)工作有关问题通知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08年我市中考和中招工作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成果为目标,继续稳步推进我市中考和中招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各类教育,继续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作为做好今年中考和中招工作的重点,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2008年,全市高中阶段招生总体目标:全市招生总体规模达到7.5万人左右,其中,普通高中招生4万人,较上年有所减少;中职招生3.5万人以上,中职招生数力争占高中阶段招生总量的45%以上;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比例达到72%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 %左右.

  二、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办法

  (一)报名工作

  2008年中考报名工作在市教育局领导下,由各县、区教育局根据省、市教育部门印发的中考考务工作实施细则和市教育局有关会议精神组织进行。凡在本地就读、户口在本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学校报名;历届初中毕业生和户口在本地而在外地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由考生直接到所在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设置的报名点报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就读学校报名并在流入地参加考试录取,也可按本人意愿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录取,其中,六安市城区民办初中按照当年招生计划控制数,以审批的学籍为准,由学校组织在籍学生分别在金安区、裕安区报名并参加考试,学校自行接收的未建籍学生回学籍所在学校报名考试;在外省、外市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我市学生,自愿回我市报考升学的,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县、区报名参加考试录取。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为掌握初中毕业生报考信息,今年中考报名一律使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编制的报名卡,按省、市招生部门要求采集考生报名和考试成绩信息。今年我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录取采取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结合的办法。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将逐步建立考生电子档案并实现网上录取。

  今年,我市中考报名工作从4月20日开始,各县、区报名工作必须在5月15日前结束,并将考生报名有关信息按考务细则的要求,于5月20日前报送至市考试中心。

  (二)考试工作

  1、省统一考试科目、分值、时间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省统一考试的科目与分值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共150分;物理与化学合卷共15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与化学实行闭卷考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材料;语文考试继续允许用《新华字典》;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全省统一命题科目的考试时间是:6月24日至6月26日。具体日程安排

  6月24日 上午8:30—11:00  语文 

  下午3:00—5:00  物理和化学

  6月25日 上午8:30—10:30  数学

  下午3:00—5:00  思想品德和历史

  6月26日 上午8:30—10:30  英语

  2、市统一考试科目、分值、时间

  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考试的科目为:地理、生物、体育、理科实验操作。

  地理、生物的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各县、区教育局负责组织考试,安排在课改年级的八年级下学期(6月份)进行。

  根据省教育厅规定,今年,继续全面推进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工作和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体育考试成绩以满分30分计入普通高中录取总分。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满分15分计入普通高中录取总分。体育考试和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具体考试内容和办法等另行通知。

  听力残障学生(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纯音听力检测结果为每侧耳的平均听力损失都等于或大于40分贝〈HL〉),经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后可免试英语听力。听力免试后英语成绩折算方法为:考生英语考试成绩=考生英语笔试项目成绩×英语总分值与笔试项目分值的比值,2008年免试听力考生的英语成绩=考生英语笔试项目成绩×1.25。听力免试由学生本人申请、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鉴定、经所在学校审核后,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学校统一考查科目

  学校考查科目是指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的考查,在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各校自行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学校组织进行信息技术的上机操作考查。

  4、命题原则

  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规定,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命题,将继续体现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功能,兼顾高中阶段教育招生选拔性要求的原则,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反映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各学科命题的具体原则和要求见《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

  (三)阅卷工作

  今年,我市中考阅卷工作仍由市教育局组织,市教研室具体实施。其中,金安、裕安两区阅卷工作,由市教研室牵头,共同制定评分细则,实行统一评分标准阅卷。中考阅卷工作最迟须在7月10日结束。今年,中考成绩揭晓后,各县、区教育局必须及时向考生、社会公布成绩和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各县、区应加强对本地中考阅卷工作的总结和试卷分析,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内向市教研室提交试卷分析报告及相关材料。

  (四)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及运用

  1、学生学业考试省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体育、理科试验操作考试成绩以等级与分数相结合的方式呈现。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学业考试成绩等级划分所占比例,以县、区为单位,按照参考学生总数,A等占15%,B等占25%,C等占35%,E等控制在5%以内。

  2、地理、生物、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和学校考查科目的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的,其比例划分可以参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划分,作为初中毕业的依据之一,同时,必须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其中八年级地理、生物考试成绩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成绩作为“学习态度与能力”维度的实证材料之一;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维度的实证材料之一;音乐、美术考查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审美与表现”维度的实证材料之一。各地、各校须认真做好考查科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初中学生的毕业标准

  初中学生毕业标准由初中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包括统考科目、学校考查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内容组成。综合素质评价有一个维度的等级是D等的,不发给毕业证书;按照《安徽省普通初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参加学业考试,各学科成绩中有2个及以上E等者,必须参加补考,经过补考,仍有2个及以上E等者,不发给初中毕业证书。

  学业考试补考的命题、制卷由市教育局负责,考试由县、区教育局组织。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1、各县、区和初中学校必须按照《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教基[2006]10号)要求,从初一年级开始,在整个初中阶段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学校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定期组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综合素质评价贯穿学生初中阶段全过程。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纳入学籍管理之中,成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综合素质评价以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表现、奖惩情况等,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主要依据,实证材料和数据以初中在校三年为期限。综合素质评价要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3、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由“综合评语”和“评定等级”两部分组成。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的描述,对学生在测评阶段的成长过程给与客观的评价,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综合素质五个维度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B、C、D四等。综合素质等级比例划分,以学校为单位,A等一般控制在学生总数的35%以内,B等一般控制在学生总数的45%以内;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等级不划分比例,一般为B等以上;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时应非常慎重,评定等级为A等的应在校内公示。

  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应按照省教育厅《安徽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和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成立相应组织,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开展广泛宣传,加强检查与监督,接受投诉和举报,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顺利进行。鉴于六安市城区初中学校生源相互交叉的具体情况,金安区、裕安区教育局要共同研究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同步开展工作。市直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纳入金安区、裕安区一并进行。六安开发区(含六安中学)的中考、中招工作纳入金安区进行。各学校应妥善保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证材料备查。

  各县、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应于5月底前结束。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作为普通高中录取档案材料之一装入普通高中录取学生档案袋。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