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订购热线:010-62168566
第二节 费用
一、费用的概念和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注意将费用和损失区分。
二、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由产品负担的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是不能由产品负担而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
学习这三项期间费用要重点注意它们所涵盖的内容。这些可能和实际工作中不太一样,还是要以教材为准,并准确记忆,保证90%以上的准确率。
1、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以及企业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变化部分,过去并不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虽然通过管理费用核算,但是不记入“应交税费”,直接进行处理)、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3、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对于期间费用主要通过选择题和业务题考核。
期间费用的核算非常简单,发生时,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应该严格的划分是哪种期间费用。
月内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都要在每一项期间费用的借方归集,等到期末时,要把本期发生的全部期间费用转到“本年利润”中。
借:本年利润
贷: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结转完,费用账户就结平了。
期间费用是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节 政府补助(新增内容)
首先要明确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政府补助在处理又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二者在核算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新增内容将作为一个专题在展开介绍。
第四节 利润
利润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变化也很大,学习时要明确它并不是过去传统观念上的“收入-费用=利润”。
特别注意:收入和利得以及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中的利得是偶发性的,规定这项利得要计入当期损益。
有一些利得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例如,A公司向B公司投资,A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B公司的资本公积发生变化,A公司的投资随之发生变化。借记“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他权益变动)”,贷记“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就是这里说的利得,它和这里的利润构成中的利得是不一样的。
一、利润的构成(重点)
利润构成与原来有比较大的变化。
注意:要求计算利润、利润总额,最终计算净利润,不再分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净利润
净利润(税后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罚没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
特别注意:捐赠利得过去是计入“资本公积”,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现在是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利得。
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要转作“营业外收入”。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其中: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包括固定资产处置损失和无形资产出售损失。在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处置收入与处置的账面价值以及税费进行比较,如果收入小于处置的账面价值及税费,就要记入“营业外支出”。
如果处置的是固定资产,处置的损失是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转到营业外支出,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如果是处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是通过直接挤出。处置一项无形资产实际收到款项,借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无形资产”。这里的贷记“无形资产”转出的是无形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原值),同时要转出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额,借记“累计摊销”,还有税费其他,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这时借贷不相等,挤出一个差额,如果在借方就是营业外支出。
借: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营业外支出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这里是一个难点,有很多种记忆的方法,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比如可以想像为资产和负债,借方资产增加贷方负债增加反之亦然等等。
新准则规定不再采用原来的应付税款法,而是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一) 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企业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1)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记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业务招收滞纳金、罚款、罚金)。
举例:计税工资的问题。实际发放的工资是220万,计税工资的标准是200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要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超标的20万,然后乘以税率得出应交所得税。
业务招待费国家有规定的标准,发生时都记入“管理费用”。超过标准的部分要补纳税。如果确定的业务招待费的标准是100万,实际发生110万,应纳税所得额就要在会计利润基础上加上10万元,然后乘以税率得出应交所得税。
(2)纳税调整减少额主要包括按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的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可能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初级职称较难,考试不会过多的涉及,能看懂教材P223的【例5-50】就可以。
四、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由“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① 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② 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③年末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08年会计职称考试远程网络辅导方案
辅导方案 教材订购热线:010-62168566
会计职称辅导科目 |
精讲班 |
冲刺班 |
串讲班 |
报名 | |||||
课时 |
主讲老师 |
试听 |
课时 |
主讲老师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
40 |
20 |
6 |
|||||||
22 |
6 |
||||||||
50 |
21 |
6 |
|||||||
21 |
6 |
||||||||
20 |
6 |
||||||||
会计证课程辅导方案 |
精讲班 |
冲刺班 |
报名 | ||||||
主讲老师 |
课时 |
试听 |
主讲老师 |
课时 |
试听 | ||||
《会计基础与实务》 |
60 |
20 |
|||||||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
40 |
||||||||
《初级会计电算化》 |
彭 云 |
|
|
|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吧会计职称栏目
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点击进入会计职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