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
一、因素分析法(口诀:喜新厌旧)
(1)连环替代法
设F=A×B×C
基数(计划、上年、同行业先进水平)
F0=A0×B0×C0,
实际F1=A1×B1×C1
基数: F0=A0×B0×C0 (1)
置换A因素: A1×B0×C0 (2)
置换B因素: A1×B1×C0 (3)
置换C因素: A1×B1×C1 (4)
(2)-(1)即为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3)-(2)即为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4)-(3)即为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2)简化的差额分析法
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A0)×B0×C0
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B0)×C0
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C1-C0)
【提示】差额分析法只适用于当综合指标等于各因素之间连乘或除时;当综合指标是通过因素间“加”或“减”形成时,不能用差额分析法。
二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总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
=(股东权益+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资产
=长期资本--长期资产
净营运资本配置比率=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1—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1—净营运资产/流动资产)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中非速动资产有: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净流量 年初与年末的平均数
三、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 =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 )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经营现金流量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净流量”
利息费用,通常用“财务费用”金额,也可根据附注确定更准确的利息费用金额。
四、资产管理比率 (通常“率”一般指“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期末数)=365/应收账款次数
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
注:“销售收入”应为“赊销额”,如告知“赊销额”则用“赊销额”。
应收账款最好是多个时点的平均数。如减值准备金额较大,则使用“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纳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不是越少越好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或成本/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或成本/存货)
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或成本
在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中,为了评估资产的变现能力,应采用“销售收入”;
在分解总资产周转率时,应统一使用“销售收入”计算周转率;
在评估存货管理业绩时,应使用“销售成本”计算周转率,使分子与分母保持口径一致。
存货周转天数不是越短越好。存货过多会浪费资金,存货过少不能满足流转需要,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所以存货不是越少越好。
应注意应付款项、存货和应收账款(或销售)之间的关系。
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流动资产周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周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 )
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周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
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周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各个资产周转天数总额
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各个资产与收入比之和
营运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
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1—销售成本率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