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要点: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因转入在建工程,因此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计入营业外支出)。
【例题7·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有关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资料如下:
(1)2×07年12月30日,该公司自行建成了一条生产线,建造成本为1 000 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10%,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
(2)2×10年1月1日,由于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产线则建设周期过长。甲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包括对原某一机芯的更换,该机芯的成本为200 000元),以提高其生产能力。假定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3)2×10年1月1日至3月31日,经过三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共发生支出600 000元(包含新机芯的成本),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4)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预计将其使用寿命延长4年,即为10年。假定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率为改扩建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10%;折旧方法仍为年限平均法。
(5)为简化计算过程,整个过程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答案】
生产线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改扩建的支出金额也能可靠计量,因此该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1)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发生前:
年折旧额=1 000 000×(1-10%)÷6=150 000(元)
20×8年和20×9年两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为:
借:制造费用 150 000
贷:累计折旧 150 000
(2)2×10年1月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 000-150 000×2=700 000(元)
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的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生产线 700 000
累计折旧 300 000
贷:固定资产——××生产线 1 000 000
(3)2×10年1月1日,原机芯的账面价值=200 000-200 000×(1-10%)÷6×2=140 000(元),终止确认原机芯的账面价值的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140 000
贷:在建工程——××生产线 140 000
(4)2×10年1月1日至3月31日,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的会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生产线 600 000
贷:银行存款 600 000
(5)20×10年3月31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700 000-140 000+600 000=1 160 000(元)
从在建工程转出的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生产线 1 160 000
贷:在建工程——××生产线 1 160 000
(6)20×10年3月31日,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月折旧额=1 160 000×(1-10%)/(7×12+9)=12 473.12(元)
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2 473.12×9=112 258.06(元)
借:制造费用 112 258.06
贷:累计折旧 112 258.06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1.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2.企业设置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