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一、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流程(教材P308)
(一)请购商品和劳务
(二)编制订购单
(三)验收商品
(四)储存已验收的商品
(五)编制付款凭单
(六)确认与记录负债
(七)付款
(八)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
(一)请购商品和劳务(教材P308)
1.仓库填写请购单,通常经仓库经理签字审批。
2.生产部门填写请购单,通常经生产经理签字审批。
3.对于日常采购的请购,应当根据请购单进行一般授权审批,每张请购单必须经过对这类支出预算负责的主管人员签字批准。
4.对于资本支出和租赁的请购,应当指定人员请购,需要进行特别授权审批。
(二)编制订购单(教材P308)
1.采购部门负责编制订购单和发出订购单。
2.采购部门只对经过批准的请购单编制订购单。
3.采购部门对经过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询价后确定最佳供应商,但询价与确定供应商的职责应当分离;对于大额、重要的采购项目,应采取竞价方式来确定供应商。
4.采购部门收到请购单后,对金额在人民币×××元以下的请购单由采购经理负责审批;金额在人民币×××元至人民币×××元的请购单由总经理负责审批;金额超过人民币×××元的请购单需经董事会审批。
5.采购信息管理员根据经恰当审批的请购单编制连续编号采购订单。
三、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三)验收商品(教材P308)
1.验收管理员需要比较所收商品与订购单上的要求是否相符、盘点商品并检查商品有无损坏。
2.验收管理员对已收货的每张订购单编制一式多联、预先按顺序编号的验收单。
3.验收管理员将商品送交仓库或其他请购部门时,应取得经过签字的收据,或要求其在验收单的副联上签收。
4.验收管理员将验收单其中的一联送交应付凭单部门。
(四)储存已验收的商品(教材P308)
1.储存岗位与验收岗位应当职责分离。
2.限制无关人员接近储存的商品存货。
(五)编制付款凭单(教材P309)
1.确定供应商发票的内容与相关的验收单、订购单的一致性。
2.确定供应商发票计算的正确性。
3.编制有预先顺序编号的付款凭单,并附上支持性凭证(如订购单、验收单和供应商发票等)。
4.独立检查付款凭单计算的正确性。
5.在付款凭单上填入应借记的资产或费用账户名称。
6.由被授权人员在凭单上签字,以示批准照此凭单要求付款。
(六)确认与记录负债(教材P309)
1.应付账款确认与记录相关部门一般有责任核查购置的财产,并在应付凭单登记簿或应付账款明细账中加以记录;在收到供应商发票时,应付账款部门应将发票上所记载的品名、规格、价格、数量、条件及运费与订货单上的有关资料核对,如有可能,还应与验收单上的资料进行比较。
2.记录现金支出的人员不得经手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
3.在手工系统下,应将已批准的未付款凭单送达会计部门,据以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和登记有关账簿。会计主管应监督为采购交易而编制的记账凭证中账户分类的适当性;通过定期核对编制记账凭证的日期与凭单副联的日期,监督入账的及时性。独立检查会计人员则应核对所记录的凭单总数与应付凭单部门送来的每日凭单汇总表是否一致,并定期独立检查应付账款总账余额与应付凭单部门未付款凭单档案中的总金额是否一致。
(七)付款(教材P309+P358+P359)
1.独立检查已签发支票的总额与所处理的付款凭单的总额的一致性。
2.应由被授权的财务部门的人员负责签署支票。
3.被授权签署支票的人员应确定每张支票都附有一张已经适当批准的未付款凭单,并确定支票收款人姓名和金额与凭单内容的一致。
4.支票一经签署就应在其凭单和支持性凭证上用加盖印戳或打洞等方式将其注销,以免重复付款。
5.支票签署人不应签发无记名甚至空白的支票。
6.支票应预先顺序编号,以保证支出支票存根的完整性和作废支票处理的恰当性。
7.应确保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近未经使用的空白支票。
(八)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支出(教材P310)
1.会计主管应独立检查记入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金额的一致性,以及与支票汇总记录的一致性。
2.通过定期比较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的日期与支票副本的日期,独立检查入账的及时性。
3.独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不能由出纳员编制该表,否则属于内部控制设计缺陷)。
【例题1·单选】以下对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相关控制活动与相关认定的对应关系的陈述中,不恰当的是( A )
A.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与应付账款的“存在”认定最有关
B.支票预先顺序编号能够确保支出支票存根的完整性和作废支票处理的恰当性
C.订购单的连续编号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错报风险
D.确定供应商发票计算的正确性能够降低应付账款的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费用的准确性认定的错报风险
【解析】选项A不恰当。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与应付账款的“
一、采购交易的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表14-2(教材P310):
内部控制 目标 |
关键 内部控制 |
常用的 控制测试 |
常用的交易 实质性程序 |
1.所记录的采购都确已收到商品或已接受劳务 (管理费用/发生 存货/存在 固定资产/存在 应付账款/存在) |
(1)请购单、订货单、验收单和卖方发票一应俱全,并附在付款凭单后 (2)采购经适当级别批准 (3)注销凭证以防止重复使用 (4)对卖方发票、验收单、订购单和请购单作内部核查 |
(1)查验付款凭单后是否附有完整的相关单据 (2)检查批准采购的标记 (3)检查注销凭证的标记 (4)检查内部核查的标记 |
(1)复核采购明细账、总账及应付账款明细账,注意是否有大额或不正常的金额 (2)检查卖方发票、验收单、订购单和请购单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3)追查存货的采购至存货永续盘存记录 (4)检查取得的固定资产 |
2.已发生的采购交易均已记录 (管理费用/完整性 存货/完整性 固定资产/完整性 应付账款/完整性) |
(1)订货单均经事先连续编号并将已完成的采购登记入账 (2)验收单均经事先连续编号并已登记入账 (3)应付凭单均经事先连续编号并已登记入账 |
(1)检查订货单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2)检查验收单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3)检查应付凭单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
(1)从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2)从卖方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
3.所记录的采购交易估价正确 (管理费用/准确性 存货/计价和分摊 固定资产/计价和分摊 应付账款/计价和分摊) |
(1)对计算准确性进行内部核查 (2)采购价格和折扣的批准 |
(1)检查内部核查的标记 (2)检查批准采购价格和折扣的标记 |
(1)将采购明细账中记录的交易同卖方发票、验收单和其他证明文件比较 (2)复算包括折扣和运费在内的卖方发票填写金额的准确性 |
4.采购交易的分类正确(分类) |
(1)采用适当的会计科目表 (2)分类的内部核查 |
(1)检查工作手册和会计科目表 (2)检查有关凭证上内部核查的标记 |
参照卖方发票,比较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 |
5.采购交易按正确的日期记录(截止) |
(1)要求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后及时记录采购交易 (2)内部核查 |
(1)检查工作手册并观察有无未记录的卖方发票存在(2)检查内部核查的标记 |
将验收单和卖方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进行比较 |
6.采购交易被正确记入应付账款和存货等明细账中,并被正确汇总(管理费用/准确性 存货/计价和分摊 固定资产/计价和分摊 应付账款/计价和分摊 |
应付账款明细账内容的内部核查 |
检查内部核查的标记 |
通过加计采购明细账,追查过入采购总账和应付账款、存货明细账的数额是否正确,用以测试过账和汇总的正确性 |
【例题2·多选题】以下控制活动中能够控制应付账款“完整性”认定错报风险的有( ABD )。
A.应付凭单均经事先连续编号并确保已付款的交易登记入账
B.订购单均经事先连续编号并确保已完成的采购交易登记入账
C.验收单、卖方发票上的日期与采购明细账中的日期已经核对一致(入账时间的恰当性)
D.验收单均经事先连续编号并确保已验收的采购交易登记入账
(二)对表14-2有关内容的说明(教材P312)
1.所记录的采购都确已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
2.已发生的采购交易均已记录;
3.所记录的采购交易估价正确。
二、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教材P311)
(一)适当的职责分离(教材P311)
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职责适当分离的基本要求
1.请购与审批; 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
4.采购与验收; 5.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6.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二)内部核查程序(教材P312)
1.采购与付款交易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交易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采购与付款交易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大宗采购与付款交易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
3.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的管理。重点审查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支付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
4.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三、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教材P313+P358、P359)
1.企业应当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规定办理采购付款交易。
2.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付款交易时,应当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3.企业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
4.企业应当加强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由专人按照约定的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管理应付款项。已到期的应付款项需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
5.企业应当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对退货条件、退货手续、货物出库、退货货款回收等做出明确规定,及时收回退货款。
6.企业应当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款项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四、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教材P313)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二)授权批准制度
(三)账簿记录制度
(四)职责分工制度
(五)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六)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七)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八)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一)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大中型企业应编制旨在预测与控制固定资产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的年度预算;小规模企业即使没有正规的预算,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也要事先加以计划。
(二)授权批准制度
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包括:企业的资本性预算只有经过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经企业管理层书面认可。
(三)账簿记录制度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被审计单位还需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原始凭证。
(四)职责分工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
(五)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通常需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凡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围、金额低于下限的任何支出,均应列作费用并抵减当期收益。
(六)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投资转出、报废、出售等,均要有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
(七)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是验证账面各项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了解固定资产放置地点和使用状况以及发现是否存在未入账固定资产的必要手段。
(八)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固定资产应有严密的维护保养制度,以防止其因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受损失,并应建立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采购交易或余额的细节测试(教材P323-324)
(一)交易的细节测试(教材P323)
1.从业务流程层面的主要交易流中选取样本测试
(1)检查支持性的订购单、商品验收单、发运凭证和发票,追踪至相关费用或资产账户以及应付账款账户;
(2)必要时,检查其他支持性文件,如检查交易合同的相关条款;
(3)检查已用于付款的支票存根或电子货币转账付款证明以及相关的汇款通知。如果付款与发票对应,则检查相关供应商发票,并追踪付款至相关的应付账款或费用账户。
2.对交易流的截止测试
(1)采购交易的截止测试
①选择已记录采购的样本,检查相关的商品验收单,保证交易已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
②确定期末最后一份验收单的顺序号码并审查代码报告,以检测记录在本会计期间的验收单是否存在更大的顺序号码,或因采购交易被漏记或错记入下一会计期间而在本期遗漏的数序号码。
(2)付款交易的截止测试
①确定期末最后签署的支票的号码,确保其后的支票支付未被当作本期的交易予以记录;
②追踪付款至期后的银行对账单,确定其在期后的合理期间内被支付;
③询问期末已签署但尚未寄出的支票,考虑该项支付是否应在本期冲回,计入下一会计期间。
(3)寻找未记录的负债的截止测试
①确定被审计单位期末用于识别未记录负债的程序,获取相关交易已记入应付账款的证据;
②复核供应商付款通知和供应商对账单,获取发票被遗失或未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的证据,询问并确定在资产债表日是否应增加—项应计负债;
③调査关于订购单、商品验收单和发票不符的例外报告,识别遗漏的交易或计入不恰当会计期间的交易;
④复核截至审计外勤结束日记录在期后的付款,查找其是否在年底前发生的证据;
⑤询问审计外勤结束时仍未支付的应付账款:
⑥对于在建工程,检查承建方的证明或质量监督报告,以获取存在未记录负债的证据;
⑦复核资本预算和董事会会议纪要,获取是否存在承诺和或有负债的证据
(二)余额的细节测试(教材P324)
1.以复核供应商的付款通知为起点的测试
与供应商对账,获取发票遗漏、未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的证据。询问并检查对收费存在争议的往来信函,确定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应增加一项应计负债。
2.通过供应商来证实的测试
这种情况通常在被审计单位对采购与付款交易的控制出现严重缺失,记录被毁损时才会发生,或者在怀疑存在舞弊或会计记录在火灾或水灾中遗失时才会发生。
二、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
(一)审计目标认定对应关系表(教材P324)
应付账款实质性程序
被审计单位: 乙公司 项目: 应付账款 编制: A 日期: 2012/01/20 |
索引号: FD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2011/12/31 复核: B 日期: 2012/01/22 |
审计目标 |
财务报表认定 | ||||
存在 |
完整性 |
权利和义务 |
计价和分摊 |
列报和披露 | |
A.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账款是存在的 |
√ |
||||
B.所有应当记录的应付账款均已记录 |
√ |
||||
C.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付账款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 |
√ |
||||
D.应付账款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 |
√ |
||||
E.应付账款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
√ |
(二)具体审计目标与财务报表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教材P325)请见下表:
审计目标 |
可供选择的实质性程序 |
D |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 |
AE |
2.实质性分析程序(在以下(三)中说明细节) |
AC |
3.函证应付账款(在以下(四)中说明细节) |
B |
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在以下(五)中说明细节) |
B |
5.针对已偿付的应付账款,追查至银行对账单、银行付款单据和其他原始凭证,检查其是否在财务报表日前真实偿付 |
AB |
6.针对异常或大额交易及重大调整事项,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以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 |
ACD/BCD |
7.被审计单位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的,检查不同债务重组方式下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ACD/BCD |
8.检查应付关联款项的真实性、完整性 |
E |
9.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
二、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教材P324)
(三)应付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教材P324)
1.将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分析波动原因。
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并进行以下职业判断:
(1)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并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须支付;
(2)对确实无须支付的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
(3)关注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在财务报表日后是否偿还,检查偿还记录,单据及披露情况。
3.计算应付账款与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年度相关比率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4.分析存货和营业成本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四)函证应付账款(教材P325)必要性、对象、方式、控制、替代程序
1.函证的必要性(教材P325)
(1)一般情况下,并非必须函证应付账款,因为函证应付账款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供应商发票等外部审计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的低估。
(2)函证的情形
如果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后评估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对应付账款实施函证。
2.函证对象(教材P325)
(1)较大金额的债权人的账户;
(2)财务报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被审计单位重要供应商的债权人的账户。
3.函证方式(教材P325)
最好采用积极函证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
4.函证控制(教材P325)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函证的过程(包括选取需要函证的账户、询证函的起草、寄发和收回)进行控制,要求债权人直接回函,并根据回函情况编制与分析函证结果汇总表,对未回函的,应考虑是否再次函证。
5.函证的替代程序(教材P325)
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
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五)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教材P325)
1.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如供应商发票、验收单或入库单等,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认应付账款期末余额的完整性。
2.检查资产负债报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
3.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并将对账单和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如在途款项、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查找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4.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汇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5.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查是否有大额货到单未到的情况,确认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教材P326-333)
(一)审计目标与报表项目相关认定的对应关系表
(二)审计目标与报表项目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
(三)对固定资产实质性分析程序(教材P327)
(四)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教材P327)
(五)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教材P328)
(一)审计目标与报表项目相关认定的对应关系表
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
被审计单位: 乙公司 项目: 固定资产 编制: A 日期: 2012/01/06 |
索引号: Z0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2011/12/31 复核: B 日期: 2012/01/08 |
审计目标 |
财务报表项目的认定 | ||||
存在 |
完整性 |
权利和义务 |
计价和分摊 |
列报和披露 | |
A.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存在的 |
√ |
||||
B.所有应记录的固定资产均已记录 |
√ |
||||
C.记录的固定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
√ |
||||
D.固定资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 |
√ |
||||
E.固定资产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
√ |
(二)审计目标与报表项目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教材P327-333)请见下表:
审计目标 |
可供选择的实质性程序 |
D |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
AD/BD |
2.实质性分析程序(在以下(三)中说明细节) |
A |
3.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在以下(四)中说明细节) |
C |
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在以下(五)中说明细节) |
ADC/BDC |
5.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增加 |
AD/BD |
6.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减少 |
A/B |
7.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
ADC/BDC |
8.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 |
D |
9.获取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观察其实际状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计提折旧,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D |
10.获取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 |
A |
11.获取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检查对其预计净残值调整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B |
12.检查固定资产保险情况,复核保险范围是否足够 |
AD/BD |
13.检查有无与关联方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是否经适当授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对于合并范围内的购售活动,记录应予合并抵销的金额 |
D |
14.对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DE |
15.检查购置固定资产时是否存在与资本性支出有关的财务承诺 |
CE |
16.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结合对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重大的抵押、担保情况。如存在,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
D |
17.检查累计折旧 |
D |
18.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
E |
19.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
(三)对固定资产实质性分析程序(教材P327)
1.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比较,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影响,建立有关数据的期望值:
(1)分类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
(2)计算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进行本期各月、本期与以前各期的比较。
2.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3.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4.如果其差额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如检查相关的凭证。
5.评估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测试结果。
(四)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教材P327,重点掌握)
1.实地检查的目的(教材P327)
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未核销的固定资产。
2.实地检查的方向(教材P327)
(1)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
(2)以固定资产实物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3.实地检查的重点(教材P327)
实地检查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有时,观察范围也会扩展到以前期间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观察范围的确定需要依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判断。如为首次接受审计,则应适当扩大检查范围。
(五)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教材328)
对各类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应获取、收集不同的证据以确定其是否确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经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予以确定;
2.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3.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融资租赁合同,证实其并非经营租赁;
4.对汽车等运输设备,应验证有关运营证件等;
5.对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通常还应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负债项目等予以证实。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