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分析程序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教材P133)
1.分析程序的含义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相关说明】分析程序特别强调“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请大家看历年综合题中的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综合题。其中“资料一”均为“非财务数据”。
2.分析程序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以下三种情形,如下表。表7-6
情形 | 使用环境 | 目的 |
1 |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时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2 |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 | 用作实质性程序 |
3 | 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 | 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
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序(教材P134)
(一)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的目的(教材P134)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其目的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的具体要求(教材P134)
1.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
2.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对其形成一个合理的预期,并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比较。
3.通过发现异常来识别重大错报
如果分析程序的结果显示的比率、比例或趋势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不一致,并且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或者无法取得相关的支持性文件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三)用作风险评估程序的分析程的特点(教材P134)
1.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3.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分析程序所进行比较的性质、预期值的精确程度,以及所进行的分析和调查的范围都并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证水平。
三、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教材P135)
(一)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的目的(教材P135)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二)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的考虑因素(教材P135)
1.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 2.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
3.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4.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三)对使用数据可靠性的要求(教材P136)
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四)对接受的差异额的考虑(教材P137)
1.考虑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2.考虑更多的审计证据
可接受的差异额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越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划的保证水平。
四、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教材P137-138)
1. 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的目的注册会计师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2. 用于总体复核的分析程序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强调并解释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致。 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形 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