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与实质性程序(教材P329)
表14-5 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
被审计单位: 甲公司 项目: 固定资产 编制: A 日期: 2013/02/16 |
索引号: ZO 财务报表截止日/期间: 2012/12/31 复核: B 日期: 2013/02/18 |
(一)审计目标与认定对应关系表(教材P329)
表14-6
审计目标 |
财务报表认定 | ||||
存在 |
完整性 |
权利和义务 |
计价和分摊 |
列报和披露 | |
A.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存在的 |
√ |
||||
B.所有应记录的固定资产均已记录 |
√ |
||||
C.记录的固定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
√ |
||||
D.固定资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 |
√ |
||||
E.固定资产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
√ |
(二)具体审计目标与财务报表相关认定的实质性程序(教材P329)
表14-7
审计目标 |
可供选择的实质性程序 |
D |
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
ABD |
2.实质性分析程序 (在以下(三)中说明细节) |
A |
3.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 (在以下(四)中说明细节) |
C |
4.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在以下(五)中说明细节) |
ABDC |
5.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增加 |
ABD |
6.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减少 |
AB |
7.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
ABDC |
8.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 |
D |
9.获取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观察其实际状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计提折旧,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D |
10.获取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 |
审计目标 |
可供选择的实质性程序 |
A |
11.获取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作相应记录,检查对其预计净残值调整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B |
12.检查固定资产保险情况,复核保险范围是否足够 |
ABD |
13.检查有无与关联方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是否经适当授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对于合并范围内的购售活动,记录应予合并抵销的金额 |
D |
14.对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DE |
15.检查购置固定资产时是否存在与资本性支出有关的财务承诺 |
CE |
16.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结合对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重大的抵押、担保情况。如存在,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
D |
17.检查累计折旧 |
D |
18.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
E |
19.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
(三)对固定资产实质性分析程序(教材P330)
通过进行以下比较,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影响:
(1)分类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
(2)计算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进行本期各月、本期与以前各期的比较。
(四)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教材P330)
1.实地检查的目的
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未核销的固定资产。
2.实地检查的方向(即细节测试的方向)
(1)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
(2)以固定资产实物为起点,追查至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以获取实际存在的固定资产均已入账的证据。
3.实地检查的重点
实地检查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有时,观察范围也会扩展到以前期间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观察范围的确定需要依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判断。如为首次接受审计,则应适当扩大检查范围。
(五)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教材P331)
对各类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应获取、收集不同的证据以确定其是否确实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经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予以确定;
2.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3.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融资租赁合同,证实其并非经营租赁;
4.对汽车等运输设备,应验证有关运营证件等;
5.对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通常还应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负债项目等予以证实。
第三节 总结
1.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2.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