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 |
第 4 页:多选题 |
第 6 页:计算题 |
第 8 页:单选题答案 |
第 10 页:多选题答案 |
第 11 页:计算题答案 |
二、多项选择题
1. 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为( )。
A.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必须能够分摊到所属的各资产组
B.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
C.资产的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
D.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
E.能够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
2. 下列有关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无论是否发生减值迹象,每年末均应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B.企业处置分摊了商誉的资产组中的某项经营时,一般应按照该处置经营和该资产组剩余部分价值的比例为基础进行分摊,以确定该处置经营的相关商誉,从而确定处置损益
C.存在少数股东权益时,商誉减值损失中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部分也应该在合并报表中予以确认
D.商誉发生减值时,应将商誉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之间按比例进行分配,但合并报表中仅反映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
E.在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先将商誉分摊至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然后进行减值测试,发生的减值损失应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中商誉的账面价值
3. 下列各项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中,在相应资产持有期间内因资产价值回升可以转回的有( )。
A.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B.存货跌价准备
C.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D.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E.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4. 下列项目构成企业某项资产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有( )。
A.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
B.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
C.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
D.所得税费用
E.筹资费用
5. 企业在计算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时需要的步骤有( )。
A.计算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B.计算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C.计算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D.比较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取其较高者
E.比较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取其较高者
6. 下列项目中,与计提资产减值有关的有( )。
A.资产的公允价值
B.资产的账面价值
C.资产处置费用
D.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E.资产的必要报酬率
7. 甲公司于2009年9月5日对一固定资产(不动产)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 000万元,已提折旧4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0万元。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300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100万元,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工资15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33万元。该固定资产于2009年12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生产部门使用。该公司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1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602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693万元。
2011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58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60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 320万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330万元。
假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影响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甲公司该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2010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117万元
B.2011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 600万元
C.由于2011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账面价值,所以应该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
D.2012年该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187.5万元
E.2012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330万元
<2>、下列关于甲公司改扩建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原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B.改扩建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入账价值为2 000万元
C.2010年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为190万元
D.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应该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E.固定资产改扩建后计提的折旧额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相关链接: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