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会计》长期股权投资学习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节变动比较大,对于初次考试的童鞋们来说可能会感到没有思路,做题的时候难以理解。因此对于这一章节,我们首先要理解最基础的知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与转换。我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学习。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我们分为了三大部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其他方式。因为合并方式不同,因此处理方式会有差别,但又具有相通点,比如说为合并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都计入到管理费用,佣金手续费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而差别的地方往往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判断合并的类型是什么,如果判断错误,往往导致初始成本,后续计量出现差错。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合并日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所占的份额确认,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则是以公允价值确认入账价值。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本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因此不会产生损益,以资产或者权益作为对价取得投资时,以资产账面价值结转,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以公允价值入账,因此就会存在作为对价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对于这个差额我们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计入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这两种都属于控制,因此一般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计量,其他方式实现的企业合并,则以实际支付的价款合同约定价格直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如何区分则重在看实质,不应当以占有份额确认。取得实质上的控制权才采用成本法,成本法核算相对简单,一般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包括实现利润)不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只有当被投资单位宣告派发股利的时候企业才根据自己持股比例确认自己的投资收益,并且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需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对于权益法,顾名思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合并方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确认自己的利益,权益法下为了更好的区分各个部分的变动情况设置了三个明细科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如果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确认为商誉,不用调整成本,也就是说是企业要支付商誉的价值,反之,则确认营业外收入,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损益调整”科目,我想是大家觉得最难的一个地方,其实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调整,投资时点调整为公允价值,内部交易损益的调整,投资时点很好理解,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因为被投资方实现利润采用的是原账面价值确认的折旧和摊销,因此我们需要按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计提的费用予以扣除,对于实现销售的存货的损益进行扣除(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投资时点的处理就是如此简单。对于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更好理解,因为内部之间的交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如果该交易并未对外出售,则对整体而言损益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因此需要将损益予以抵消(这里还包括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如果以后实现了对外出售,需要将对外出售的部分损益再加回。对于其他权益变动则处理简单,直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是另一大难点和考点,这里需要注意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不需要再进行追溯调整。对于减少投资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首先做处置损益,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计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追加投资的,则直接以转换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则需要追溯调整。追加投资,需要考虑三个时点,初始投资日,追加投资日以及两个时点之间的调整,通常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净损益和其他权益变动进行调整,调整留存收益、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对于减少投资,则需要考虑处置损益,然后用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初始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比较调整留存收益或者不调整,然后对期间按照剩余份额进行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对于处置呢,都是按照账面价值进行结转,权益法呢多了一步,就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的时候要计入投资收益的。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