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注会考后征文:关于备考CPA的一些心得
今年是我踏上注会考试征程的第二年,不知道是麻木了还是习惯了,少了第一年的激情满怀,更多是感觉到了一种疲惫,也许是性格使然,我做事情喜欢全力以赴,不爱拖沓,想好的事就会付诸行动,因为我怕拖得久了,我会改变主意,会放弃。
去年的考试成绩出乎意料的好,这对我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滋长了我的自满情绪。春节期间就开始了财管第一轮的学习,主要是听闫老师的基础班,有很多难点都是不求甚解,以熟悉知识体系为目的,也没做题,教材也没仔细看,听得轻松,但效果十分不好。从三月份开始准备注册税务师考试,一直到七月份,注会考试才重新提上日程。我是文科出身,对于计算不是很在行,财管可以说是硬着头皮在学,怕做题,怕那些复杂的公式,怕繁杂的成本计算。可是我选择了注会这条道路,这是我必须面对的拦路虎,躲不过去,只有面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对于自己内心感到恐惧的科目学起来那种心理煎熬,现在想想仍然心有余悸。就这样,在胆颤心惊中我一点点地进步着,一天天成长起来,一开始是对知识的理解,然后是客观题简单的计算,最后才敢动笔做那些高难度的主观题,我学财管的心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笨鸟先飞。考前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自己在计算机上作答的速度有点慢,对纸笔演算有种心理依赖,直接在电脑上运算大脑仿佛有些短路,但是我知道不丢掉纸笔这个拐杖,我根本不可能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套题目。上了考场,客观题不难,速度也都OK,主观题我就有点慌了,因为时间紧,又担心做错,有时会反反复复检查自己有没有犯低级错误,其中有一个计算题我一下子没转过弯来,做了第一问就放弃了,答到最一道综合题还有45分钟,成本计算,放在平时,慢工出细活,思路方法我都门清,肯定能答得漂亮,可是在考场上,效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我的效率始终是欠了那么一点火候,勉强做完了前面三问,做最后一问成本还原时,系统自动交卷,前面做过的题我也没时间再去仔细斟酌,这种不踏实的感觉让人心难安,同时也有点不甘,不难的题自己发挥得不好。
再说说战略的复习,这门课很多人不重视,教材本身内容不多,又以文字为主,但真正打开书本去读时,语言障碍立马体现出来,很难一马平川地进行下去,文字晦涩难懂,虽然是中国字,却不是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专业性还是挺强的。听说吕老师讲得不错,于是我就搬个小板凳坐等他的课件更新,这样一等就到了快九月份,小屋里的成员都劝我别等了,要赶紧看书了,我的学习重点才从财管转移到战略上来,后面三章内容基本没听课,先快速浏览一遍教材,不管懂不懂就开始做题,然后就开始听习题班,越学越发现这门课内容的博大精深,想把战略学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活学活用。我的基础没打好,只能用笨办法了,就是一遍遍地看书做题,同样的知识点重复的次数多了,大脑里慢慢有了印象,在学18项应用指引时为了强化记忆我都开始抄书了,抄了大概五六个指引吧,写得胳膊都疼了,只好改变方法,又回归教材,同时把轻四六套题做了一遍。考前一个星期开始往脑子里塞干货,就是那些一二三四五,就算不能全答出来,能想起来一大半也是好的。考完感觉老师提示的重点还是挺准确,战略联盟、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加上传统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总结一句话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面对战略的汪洋大海,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今年虽然考的科目比去年少了,但是备考的过程同样磨砺人的心志,无数次感到累了烦了,都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现在我才可以如此心平气和地回顾备考心得,这种过程让人成长,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少不了,只要勇敢地面对,形成良性循环,总有一天,可以看到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
如果我过了,你也可以!第一要努力,第二要坚持努力!与所有考生共勉!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