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城市型产业体系
按照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城市群化发展是一个大方向。”张卫国指出,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内的城市协同发展。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都形成了很好的新的态势,城市群科学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衔接显得更加重要。”张卫国称,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城镇化不是单体城市的发展,而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构建城市型的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不是"胡萝卜、大葱"的产业体系,而是集约的、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的新产业体系。”
逼农民上楼绝不是城镇化
“城镇化的关键,是从体制上突破户籍制度的限制,改变农民的身份。”在采访中,张卫国强调,这也是之所以提出“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的原因。
谈及推进城镇化的问题,张卫国强调“积极稳妥”四个字,而不是盲目“拉土地面积”,不是“造城运动”。不破除户籍制度的壁垒,单纯靠扩充城市土地,绝对不能完全实现城镇化。“城镇化不是逼着农民上楼,让农民市民化,关键是让他们有身份认同。”张卫国说。如果农民进城,长期得不到一个稳定的居住条件,享受不到社会福利,得不到身份认同,那么农民很有可能重新返乡,去城市化也就出现了。
那么,城镇化的道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在张卫国看来,城镇化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下的整体提升,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统一前提下的提升。这条道路是一条“内涵型、效益型、生态型相结合的城镇化道路”。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城镇化三大问题需破解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他认为,农业人口不能顺利向城市转移,一方面阻碍了中国工业化质量的提高,对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消费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使得商品价格主导的物价上涨压力始终不能消除。
李国祥表示,虽然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很快,但“市民化”速度相对较慢,超过1.5亿农民工离土离乡到城市打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