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村里看到,有的村民住的房屋四处漏风,用泥巴糊着脸盆大的窟窿。为了防止屋顶上的茅草被风吹走,村民用石棉瓦压住。但由于缺钱更换,10多年前的这批石棉瓦也已经破损不堪。
36岁的村民温得福以养猪、挖菌子、种地为生,家里4口人,一年的现金收入有4000来元,其中近一半是种粮补贴。“家里的存款只有4000多元,就是政府给我两万元补贴盖房子,我也拿不出剩下的钱,贷款也怕还不起。”温得福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当地政府对贫困户建房给予补贴,但是越贫困的地区、越贫困的农户越难享受,比如红毛树村民小组那些与温得福情况相似的村民,这就使得这一补助性扶贫政策陷入了“扶强难扶弱”的怪圈。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重庆武陵山区、三峡库区,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户致富,扶贫部门专门给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配套1.5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补贴资金。然而乡村旅游投入大,贫困户大多和这项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毗邻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交通方便,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只有2公里远,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不过村里许多贫困农民向记者反映,虽然有政府补助,但真正能吃上“旅游饭”的,还是家底厚实的农户。
该村一些村民给记者算了笔账,建乡村旅游点,政府至多能补贴两三万元,但这还差得远,包括接待住宿能力提升、室内装修、周边环境打造、院坝硬化等,农民至少还要自筹10多万元,投入不少。
八龙村村民沈学斌家里因妻子患重病,已经欠下不少债务,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现在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沈学斌一人打零工维持,大儿子上学每月200多块钱的生活费,对于沈学斌来说也是很重的负担。
“搞乡村旅游?这个可想都不敢想。”沈学斌带着记者走进自家破旧脏乱的二层小楼,他说首先自己出不起本钱,其次自家房屋破得很,即使花了大钱,也不一定能装修出个样子来。
八龙村一些贫困户告诉记者,能搞得起乡村旅游的,都是有一定家底的,穷人哪干得起这买卖?“村里的扶贫补贴其实都补给了相对富裕的人,越贫困越享受不起政府补助,还是没有扶起来。”
在产业扶贫方面,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扶大户的现象。在湖南省大山深处的辰溪县苏木溪乡,漫山遍野种满了金银花。帮助农民种植金银花发家致富,是当地产业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不过有村民反映,获得扶持的,一般都是村里的富裕户。
当地农民舒孝刚告诉记者,种植金银花需要承包大片山地,请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照料,此外买种苗、栽培管理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普通农户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所以产业扶贫资金大多用于支持种植大户。
舒孝刚并没有对这种安排表示不满。他说,以前自己在外面打工,钱挣不了多少,还与家人分离,现在回村里一边给金银花种植大户干活,每天拿80元工资,一边自己小规模地种点金银花,收入比较稳定,也方便照顾家人,感觉挺好。
不过也有不少农户认为,这样分配扶贫资金不够公平,也没有体现帮扶贫困的特点,致使许多贫困户的生存状况近年来没有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