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现在的物价,建造砖混结构房屋,每平方米最低要700元,六七十平方米就要四五万元。”这名乡干部说,剩余的群众非常贫穷,即便每户补助资金加起来有两万多元,他们也根本没能力拿出剩下的两三万块钱,只好不参与改造项目,继续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
江华县一位姓盘的村民也说,前些年扶贫工作队扶持的村集体经济产业,比如果园等,一般都被富裕的农民承包,贫困户根本没办法入围。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帮助并不大,只能造成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全面小康亟待精准扶贫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采访中,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扶贫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新阶段,必须要有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和实际行动,才能取得扶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瞄准深度贫困
目前极端贫困人口多散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宁夏彭阳县干部告诉记者,当地最贫困的乡镇分布在偏远山沟里,环境恶劣,严重缺水。乡政府和村庄全建在山上,乡干部到最近的村庄都要走三四个小时。
这种自然条件加大了扶贫的难度。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区委书记吴万俊说:“因为山大沟深,户与户相距较远,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投入特别大,帮扶成本很高。”
云南普洱市扶贫办副主任高万清也告诉记者:“偏远山区的扶贫成本在逐步加大。一吨水泥在普洱市区只要300元左右,但拉到澜沧县乡下要700元。而且随着物价上涨,扶贫成本还在不断增加。”
“对于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应该提高‘整村推进’扶贫的资金标准。”高万清说,目前一个村民小组15万元的投入,相当于给基层出难题,需要办的事情太多,因为缺钱,都只能搞成半截子工程,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基层干部认为,对于特别贫困的地区,在扶贫中应予以资金和项目上的倾斜,全面提升其基础设施和发展条件;同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防止民生短腿影响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