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在盛唐诗仙李白的笔下,渭河如银河般清澈,川流不息。
不过,在沿岸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倾泻下,今日的渭河已经风采全无,裸露的河床、污浊的水流,让人根本无法把它与美丽的诗句联系起来。为治理渭河污染,2012年陕西省政府开始了3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4年实现“渭河水质变清”。我们拭目以待。
昔日清流 今成“下水道”
“我年轻的时候,渭河水清得很,夏天天热,我常带着儿子下河游泳。”提起渭河,60多岁的乔天福老人说,“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渭河就越来越脏,别说下去游泳,跟前都去不了,又脏又臭。”在河边住了大半辈子,乔天福眼看着渭河一年年变脏。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内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和82%的工业总产值,享有陕西“母亲河”之称。
然而,根据陕西省环保厅的监测数据,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渭河就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同时,由于治污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宝鸡市林家村断面以下干流全部为V类或劣V类水质。在严重的污染下,渭河被当地老百姓俗称为关中“下水道”。
1月29日,站在气势宏伟的咸阳渭河大桥上,记者看到,桥下的渭河很多地方已经干涸,露出河床,浑浊的河水十分缓慢地向东流去。在渭河的天然河道旁,是人工筑堤修建而成的“咸阳湖”。
附近的群众告诉记者,人工湖的水也是引的渭河水,但是经过净化处理,因此水质要比渭河好一些。“这湖里还有放养的鱼,你看湖边不少人在垂钓。你再看那边的渭河水,脏得人都不敢到河边去。”附近的一位群众说。
在咸阳渭河大桥几公里外的地方,一条黑色的污水带正在从岸边的沟渠流入渭河。沿岸的居民告诉记者,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段,还有更多暗藏的管口,向渭河排污。正是沿岸排放的污水成为渭河变脏、变臭的元凶。
连年治理 开出亿元罚单
为治理和保护好渭河,2005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利用6年时间解决渭河的黑臭问题。“十一五”期间,陕西采取了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立环保监管体系、治理污染源、污染源执法监管等治理措施。
2012年,陕西省环保部门又提出“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动”,希望用3年时间使渭河水变清。为落实这一目标,环保部门去年完成渭河治污项目88个,并将皂河、尤河两条污染严重的一级支流纳入“生态罚单”的考核范围。
“生态罚单”是陕西省促进渭河治理的重要措施。2010年,环保厅首次对地处渭河干流流域内的西安、宝鸡、咸阳3市开出380万元的“罚单”;2011年这3个市又因渭河干支流污染超标,缴纳8990万元补偿款。截至2012年底,环保部门已开出1.32亿元的“生态罚单”。据了解,这些罚金会被纳入财政部门统一安排,用于渭河环境污染防治。
监测显示,通过一系列的治理,一些地区的渭河水质有了改善。去年1月至12月,渭河干流杨凌以上断面稳定在III类水质,杨凌以下断面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下降幅度达15%以上,氨氮下降幅度达30%以上。小韦河、新河等主要支流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也比上年同期下降70%和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