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多源于标准空白,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由于目前母婴保健机构没有严格的准入机制,政府卫生部门尚未对其经营和许可、服务质量设定标准,一些不能严格自律的母婴保健机构介入医院和家庭服务监管盲区,其服务质量令人担忧。
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肖迪娜介绍,目前国家尚未对月子会所出台统一的准入制度,例如房屋的设施设备标准、卫生条件、需要几名育婴师或护理师等都没有规定,导致月子会所服务良莠不齐。而且月子会所还涉及多头监管的问题。“如果涉及食品,就是食品部门来监管;如果涉及交叉感染,就是公共卫生部门来监管;有的地方还涉及环境方面的监管,导致监管存在一定盲区。”
一家月子会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属于一家母婴医院,医院每个月都会对公司的环境、工作人员的手等取样检查菌群情况,确保卫生,但监管部门来抽查的比较少。
事实上,部分供职于月子会所的育婴师、月嫂等工作人员并不具备卫生护理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资质训练,护理不当的现象常常出现。
半月谈记者拨通一家月嫂培训机构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在他们这里学习12天,加上周末休息日,差不多凑个20天左右后参加考试,就能拿到相关资格证书。当记者咨询万一考试不过怎么办,他说:“我不能说你绝对考不过,我们这里三年级小学生也考得出来的。”
“这是一个新兴行业,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出台行业标准、给予指导性意见,对会所是好事,对行业发展也很有益处。”宝瑞佳国际月子会所的刘女士表示。
新兴行业亟待立法监管,制定行业标准
针对目前月子会所暴露出来的种种乱象,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一些地方工商局负责人表示,月子会所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准入制度,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专家认为,月子会所向消费者提供的是综合服务,涉及医疗卫生、妇幼保健、食品等多方面内容,而非简简单单的做饭、打扫这样的家政服务,原则上应该严格明确经营范围。涉及卫生、食品的,有必要采取前置审批,除了工商登记外,还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安全审批等,当企业提交的材料全部经审核合格后,工商部门才能予以正式登记。
肖迪娜说,月子会所是新兴行业,但又有不小的市场需求,不应阻止其发展而是应尽快跟上监管,制订准入制度和行业标准,对从业人员素质、操作规范、设备等提出硬性要求。
在广西长期关注家庭服务业的业内人士陈红岗认为,为了规范运作月子会所,有必要尽快立法确定监管主体,制定行业标准,明确行业准入门槛,严格培训、考核从业人员,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填补监管“空白”,否则只会造成无序、恶性竞争,危害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损害消费者和投资者双方的利益,不利于行业持久健康发展。
优艾贝国际月子会所总经理、中国保健协会母婴保健服务专业委员会特邀护理专家王良凤说,作为新兴服务业,月子会所内部的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等尚缺乏标准。产后妇女和新生儿体质相对较弱,月子会所采取的又是集中护理,病毒感染的几率相对于普通家庭要高,因此对月子会所的卫生情况应有更严格的规定。月子会所在消毒隔离环节要做大量工作,比如衣物洗涤流程都应有相关的标准,目前多为企业自定标准,是自我监督,缺乏外力监管。
专家同时认为,一味追求“天价”的坐月子理念没有必要。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谢遐龄告诉记者:“目前,城市青年男女晚婚晚育的比例提高,其高龄父母带孙一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年轻夫妇选择月子会所无可厚非,但应合理消费、理性看待,毕竟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远比产后塑形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