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城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高效利用土地、合理进行空间开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
从三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胡存智认为是一个大问题。他说,我国国土开发利用中存在集聚不足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得不够集中、不够集约,效益低下。目前我国土地集聚得比较好的一些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3大都市圈,但这3个地区的集聚程度也还不够。
胡存智表示,不应该把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简单归结于用地成本太低。比如说,南方用地比较节约、北方用地比较宽松,原因就很复杂,其中之一是北方太阳的高度角低,要让阳光照到屋门口,房子间的距离就要大一点。
胡存智认为,应该从3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是控制用地总量,让大家感受到资源的紧张,才会提升集约节约的水平。
二是利用各种机制、制度,鼓励大家提升利用土地的强度。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增加楼层的情况,国土部规定不用补交土地出让金。
三是进一步整治和盘活闲置土地。对以前不合理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就要进行整治、盘活,使土地流动起来。这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胡存智说,要使上述措施很好地落实,必须有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就是逐步建立起用地效率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现在国土资源部已制定了一个集约节约用地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试行。这将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提供更大保障。
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涵。当前我国不少大城市迅速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突出,而部分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又处于衰退萎缩之中。对于这种现象,胡存智认为是各方面的制度和条件造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集聚,并不能简单地靠抬高土地门槛、提高居住成本就能解决。
胡存智说,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应孤立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而是要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拿京津冀地区来说,这里有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但大家不一定都要往大城市挤,非要挤在一起,肯定就有各种“城市病”。
如果我们考虑城镇集群,包括周边的市、县、镇,比如说保定、涿州、廊坊等等,使它们和京津之间形成一种有机联系,各自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样就既可以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又可以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目前,这种大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的联系已经在自发形成。比如许多厂商的门店开在北京的商场里,但车间或者仓库放在廊坊,顾客在北京看样、下单,第二天在廊坊把货物装车,拉到北京一家一家配送就可以了。
胡存智认为,应该顺应这种经济发展的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城镇集群的布局做好产业、交通、居住等方面的规划,进行统筹安排;而不是分割开来,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在一个个封闭的行政单位内去孤立考虑、孤立发展,那样就变成到处摊大饼,搞成小而全、大而全。
按照国土规划优化城市开发
城镇化的发展要按照区域发展战略来进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主体功能区战略。胡存智表示,土地政策会与之相配合,比如说一些城市属于优化开发地区,要防止开发强度的进一步提升,就要压缩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这个政策取向已经明确。
同时胡存智认为,不管是优化开发区还是重点开发区,都不仅仅是开发,也有非常重的保护任务。国土资源部正在制定全国的国土规划,其中提出要把开发和保护统筹起来,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结合起来,实现国土开发利用、保护、整治三位一体。
怎样做到三位一体呢?胡存智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为例作了说明。他说,北京现在是优化开发区,但并不是不给它用地了就算优化,而是要对其用地进行整治、调整、重新布局,不是给用地增量,而是给用地流量。
这里要用一块地,就应该看看哪里可以减少一块用地,让增加和减少同步起来、相等起来。减少掉的是棚户区、脏乱差的地方,恢复成绿地、开阔空间等。这样土地作为一个工具,起到了促进作用,既不影响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提升了,城市的面貌改善了,布局也优化了。
胡存智认为,这些工作需要按照国土规划来做。先有了规划,才有目标、有蓝图,才能一步步去落实它、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