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和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要意图很清楚,一方面培养热爱和了解基层的大学生,一方面推动基层农村建设。但具体到大学生村官如何明确自己在农村的角色定位,并由此如何规划好自己在农村的宝贵的基层生涯,大家都还在摸索之中。
当然共识是越来越多。在有关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的诸多讨论和探索中,都不否认在涉足和熟悉具体的村务时要“埋头拉车”之外,更要“抬头看路”做现代文明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传播者和倡导者。这个“文明”的内涵中不仅是看得见的物质文明,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造更多的全新的经济生产新模式,更是要做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引领者。在这一层面不仅要带头示范、引导健康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基层民众尽快摆脱长期沿袭的诸多陋习或保守的思想行为,更要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尽快地具备城镇居民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而不是狭隘地偏安一屋、偏安一隅。所谓的中国农村的城镇化的真正内涵也是“农村人的城镇化”,而不是简单的“洗脚上楼”。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从当下的现实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很多的事情值得大学生村官去尝试和实践。相对物质层面而言,这一层面的缺失与完善显得更为紧迫,因而这一层面的努力和定位,在大学生村官们林林总总的琐碎事务中,也应该居于相对重要的、优先考虑的层面。
中国农村传统的宗法制结构天然孕育的封闭半封闭结构和意识,与讲究主动参与、协调、博弈、忍让、坚守、遵从法治程序的开放的现代文明意识,客观上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冲突,我们从大学生村官们在推动基层民主实践的艰难中可以感同身受。依赖自然的渐变,过程实在漫长,既定的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必然等不起,必须要更多外力的启蒙与推动。这方面我们期待着志向高远、对现代文明向往和膜拜的大学生村官们,从一件件看上去不起眼的村务琐事开始,有越来越多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