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公司日前对2180名城乡居民实施的调查表明,44.7%的家长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到农村任村官,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农村得到锻炼,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38.8%)。
今年北京全面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各大高校招聘时,火爆场面层出不穷。
1992年,硕士生杨本伦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中国第一位硕士村官。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亲自批示:本伦的选择代表了一个方向。今天,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正在朝着这一方向而去。
据零点公司日前发布的调查显示,44.7%的家长表示愿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到农村任村官,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农村得到锻炼,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38.8%)。
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生陈娟,自今年3月起便在平谷区马坊镇黎羊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她没有杨本伦那样的幸运,能够得到总理的亲自批示,但心态却更趋平和和务实。
“当地还是比较重视,但肯定不会有什么轰动效应了。农村的情况很复杂,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慢慢地学习。”
陈娟这样陈述自己扎根农村的理由。“我是农民的孩子,从我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决定毕业后要回到农村,为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今年2月,在华北电力大学的大学生村官招聘现场,有记者记录下了同学们选择当村官的一些理由。
“我的公务员考试没过,我想这是曲线实现我当公务员的愿望,虽然我更愿意在城市。”
“现在找工作一点都不容易,村官也是一份工作机会。”
“我想留在北京,当村官可以实现。”
当理想主义光环黯淡之后,“大学生村官”无疑将会具有更为普遍的社会意义和适用性,而这一切与社会大环境的转变是密不可分的。
零点公司公关事务研究总监范文认为有3个原因促使“大学生村官”计划迅速展开。首先,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骤然增加,就业难成为一个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其次,政府力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借此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次,为了增加“村官”岗位的吸引力,有关部门也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村官”月薪在2000元以上,“村官”3年合同期满是否续约自愿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学生村官”从个别走向普遍,从特例转为常态,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出表面:大学生当村官是否“大材小用”?农村是由熟悉情况但文化知识欠缺的农村本地人来治理好呢,还是交由文化层次较高但远离基层的大学生治理好?最早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海南省,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选拔计划工作却渐趋停滞,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后期管理及锻炼期满后的使用,也成为当前有关部门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就像零点公司在报告中写道的:“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这种在农村自治组织中的服务工作不能叫‘村官’,同时从自治组织内部内在发育原理来说,可以期待他们带来知识与服务思路上的一些新的刺激,却不可以认为外来大学生可以简单地替代甚至必然提升自治组织中的管理者的地位。”
陈娟的回答却是斩钉截铁的:“暂时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只要我们长期扎根下去,凭借着较高的文化层次,一定会给当地带来不小的变化……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农村做出一些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