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上岗:已覆盖七成以上党政机关
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北京市级机关和16个区县通过竞争上岗晋升职务的人员分别达到了总晋升人员的72%和82%。目前,东城、丰台、昌平、通州、平谷等5个区的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率已达到100%。全市累计8万余人次参与了市级机关处级职务和区县机关科级职务的竞争上岗,占机关干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3.8万余人次通过竞争上岗晋升了职务。
北京市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竞争上岗选拔领导干部,2010年更是明确要“把竞争上岗作为机关干部选拔的主要方式”。
对于竞争上岗,市商务委人事处李恒青处长深有感触:“激发了我们干部的进取精神,破除了论资排辈,真正实现了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干部们都明白工作靠努力、进步看业绩这个道理。”
为了使竞争上岗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北京市绝大多数单位都委托专业人才测评机构命制笔试、面试试题,除了测试基本理论、知识,更注重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民主测评环节,用人单位引入了分项量化测评办法,根据德、能、勤、绩、廉,细化为政治态度、思想品质、政策水平、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履职绩效、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诸多测试项目。
在考察环节,把政德、政才、政绩和政声评价统一起来,引入履历和业绩评价机制,重点考察工作实绩。如市公安局在2011年竞争上岗工作中采取了履历评价方式,把竞争者的立功受奖、专业人才等级等情况设定为重要评价要素,分别赋予一定分值并计入总成绩,使德才表现不佳的干部认清差距。
干部竞争上岗不再“闭门造车”。北京市还尝试将竞争上岗同跨部门、跨区域选拔干部相结合。2010年市纪委开展了6名副局级室主任职位的竞争上岗,共有机关、派驻、区县、巡视及系统外的52人报名参加,有效整合了人才资源。朝阳区等9个区县开展了跨单位、跨部门、跨区域竞争上岗的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区域界限,优中选优。
对于参加竞争上岗进入组织考察但未被立即任用的优秀人才,视情况分类列入后备人才储备,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培养。
“通过公开遴选、挂职锻炼、竞争上岗三管齐下,北京市进一步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初步形成了市、区县间干部资源‘上下经常性流动’的良性循环,逐步树立了重视基层的导向。”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的基础。我们将加紧研究改进措施,制定遴选工作办法,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上统筹公开遴选公务员与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竞争上岗等工作,推进市、区县、基层一线之间的干部规范有序流动,建立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的首都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