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职位竞争激烈,有职位无人问津———
2013年“国考”自网上报名之日起就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一是本次“国考”报名人数创历年新高;二是不同岗位竞争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有的职位竞争异常激烈,而无人报考职位也有不少。对此,有“国考”专家指出,这一现象折射出考生自我定位不足的问题。
报名人数有“虚高”成分,有人报考缺乏明确目的
针对“国考”报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其实自2006年特别是2009年之后,这一局面就已经形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和观念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政策上讲,“国考”比较注意“基层”,即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的岗位坚持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学中选拔,这就让应届毕业生受到了限制。于是这些毕业生就转向报考没有专业和工作经验限制的岗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岗位的火热态势。另外,在广大报名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已经有了工作,他们是想得到一份更稳定的工作而参加“国考”的,不一定是把公务员作为自己的目标职业;这种缺乏明确目的的参与式报名也是造成“国考”人数虚高的原因之一。
缺乏自我定位,考生应该转变观念
本次“国考”设立的一些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公务员岗位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象,对此,严重缺乏自我规划与定位、没有正确择业观是造成盲目报考公务员、条件不同的职位报名人数相距过大的原因。换句话说,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就业之前并没有一个自我定位,很少有学生真正思考过自己应该从事何种职业?如何进入这个行业?没有条理性的规划造成了一种心理——把手边能找到的资源都用用,既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么哪个能通过就接受哪个结果。这其实既不利于个体发展,又会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
究竟公务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分析指出,公务员需要从事机关工作的能力,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从具体分类上说,党群机关要求相关人员理解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国家行政机关则需要进行市场监督、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总之,公务员要能够对社会发展有自己客观公正的认识,能够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根本上要正确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定位才能在竞争中把握良机,避免不必要的岗位“争抢”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
应国家、地方、个人三管齐下搞好“人岗匹配”
从2011年开始,公务员招考的重点转向基层岗位、边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这势必出现一批“条件不好的岗位”,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够强。针对这种情况,在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引导,制定报考条件时范围要加宽,同时积极宣传,让同学认识到从基层、偏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做起是一种锻炼,并且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考上一级机关,不是说在一个岗位干一辈子。但是这个政策奏效需要有一个过程,对此要有耐心。此外,通过降低分数吸引当地学生报考、进行二次调剂(分数超过公务员录取线,但在自己申报的岗位上未通过面试,可以进行二次调剂)是解决边远地区、条件艰苦地区“空岗位”的有效措施。这些地区应加强经济建设和对外宣传,当地政府要改变“铁饭碗就有人来”的传统思想,而应主动走出去宣传,因为学生不了解自然不会报考。像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公务员局在进行公告解读时就选取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两个学校,有八个部委向学生们进行了介绍宣传,让大家了解了不同岗位的需要。
另外,个人的观念也要改变。“一般岗位要求两年经验,应届毕业生如果是家门进校门、校门进政府门,就没有对社会的了解。因此必须对自己作出明晰定位和系统规划,先主动在基层锻炼,再通过竞争上岗等方式考取其他地区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