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汇总:2014大学生村官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新农村建设汇总
探索农民分类,培育规模经营农户
农业规模经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和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 共识。当然,从现实看,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也必将是一个相当长期的任务,必然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 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创造一定的条件,例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普及。但在目前,有两个方面应 当值得重视与研究:
一是观念创新,即农民不应是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应是农业的经营者,从而引导农民逐步完成 从生产者到经营者的角色转换。
二是体制创新,有必要寻求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联产承包政策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在不改 变农户占有土地使用权和承包权的前提下,实现土地集中经营的方式。在这方面,既可以大力鼓励农 地使用权出租,建立规范的农地使用权出租市场,也可以探索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合作制,即允许以土 地使用权入股经营。通过土地租赁扩大经营规模是最便捷也是通常的方式。
二、加快机制变革,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V
技术进步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依托和标志。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中,我 国农业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既在技术的研究,也在技术的应用;既在技术的研究者,又在技术的使用 者;既在资源的产出效率,也在资源的合理使用;既在产出的数量,更在产出的质量。
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 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要抓住 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 投入,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办一些实事。
—、大幅度増加对“三农”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 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要 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信贷投放结构,中央和 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 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 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髙于上年,土地出让收人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 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加快制订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努力形成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 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 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抓紧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 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要 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村建设。加快农业投入立法进程, 加强执法检查。
二、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
近几年实行的各项补贴政策,深受基层和农民的欢迎,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逐步形成目标清 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要达到粮食 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 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政 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 办法、健全制度。
三、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 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 农业保险。
四、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
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加生 产投人和智力投入,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支持各地对 “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制度。对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给 予适当补助。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 环境。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