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个市级机关,只有工资调整时才会发放工资条,其余时间工资数额呈现于电子信息平台之上。6月底,这个机关里的公务员们并没有如期等来工资条,因为他们到手的7月份工资依然原地踏步。
各个区县、委办局和事业单位亦是如此。对于涨工资,公务员们心里很没底,因为6月底是总理说好的涨工资“死限”。
今早,有媒体曝出部分地方公务员的涨薪情况,再次引发社会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半个月来,知事帮大家跑腿“包打听”,了解到一些关于涨薪的实际情况,确实跟想象的有点差距哦!
事实上,在6月底这个“死限”到来之前,各地基本都拿出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工资调整的实施方案,只不过各地政府繁忙程度不一,拿到人社部和财政部批复的时间也不一,因此,有的地方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有的地方却还在等待。说实在的,什么时候涨真不是关键问题,因为工资调整的起始时间是去年10月1日,这之后该补的钱肯定会补齐。按照以往政策实施一年过渡期的惯例,10月份调整也不无可能。但是,调整后,你到手的工资真的能涨么?现在看来,还真不一定呢。
此前,有不少媒体称此次工资调整,每人最少能涨300元。然而,不论是从上图的实际调整情况,还是从内部掌握的标准来看,这一说法显然是有误的。
首先,此次工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调整优化工资结构,行话叫“挪”,就是要将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的一部分平移至基本工资(如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岗位工资等)当中,从左口袋到右口袋,基本工资相应增加,绩效工资相应减少。
其次,此次工资增加的主体部分,并非“真涨”来用于增加购买和消费能力,而是弥补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成本,行话叫“补”。知事此前也为大家介绍过,如此操作,可以视作一种福利增加,因为国家额外支付了一笔钱让公务员缴费,减轻了个人负担。不过,目前看来,这轮工资调整并没有与车改补贴联动,为近期的又一次调整埋下了伏笔。
有了“挪”,有了“补”,到底涨不涨?可以肯定的是,工资调整方案做了涨的安排,不过不是每人至少涨300元,而是人均基本工资水平增长。由于职务、职级不同,调整后必然有人涨幅在平均线之上,有人在平均线之下,上文已经说了,基本工资上涨的钱,一个是从绩效工资“挪”过来的,一个是“补”的成本,因此,在工资总额上,最基层岗位上的公务员工资很有可能零增长,如果按极端的情形计算,略有下降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千万别为这个闹心。基本工资增加绝对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基本保障标准提高了,剩下绩效部分靠个人努力多劳多得,从长远来看,收入肯定是提高的,只是大家身处涨工资的时间临界点,基于以往参照标准一时很难看到显著变化而已。
这一说法的最佳证明,就是新入职工作人员试用期工资标准的增加。在试用期内,他们是没有绩效工资的,如今提高了基本工资,等真正入职后,他们马上就能感觉到收入的变化。
而另一个利好消息是,基本工资原则上每一到两年就会调整一次。可以预见,10年后,基本工资就会达到一个相当的数额,保障程度也会高于许多行业,公务员仍将捧着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动态调整针对的是在职人员,对于离退休人员则是定量增加的静态调整。以前,劳模、有重大贡献的专家,退休时能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奖金,现在则是在职时一次性发放。知事了解到,目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已是如此。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最新资讯、职位表、真题答案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