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经济体制 |
第 3 页:市场经济 |
第 5 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三、经济发展方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尽管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党就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却长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筏。
第二,虽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扩张,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从根本上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第三,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相对不庀,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仍未能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内涵式经济增长转变。
第四,经济发展不能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仍需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为目标,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总结多年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町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有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落实:
第一,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种“健康状态”下的经济增长。所谓健康的增长一般指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内.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 第二.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它意味着新增财富的内在质量,应当不断地、连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
第三.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和扩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石。
第四。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首先应稳定地低于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后逐渐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第五。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地球的资源基础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然是供养世界人口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来源。
第六。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发展“瓶颈”的突破:科学发展观始终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能够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克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以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第七。始终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
(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握好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反对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反对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必须树立起把经济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第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
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礼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