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第一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
第 2 页: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第 3 页:第三节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
第 4 页:第四节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 |
一、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从垄断这个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出发,论证了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他在全书的结尾着重指出:“根据以上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的全部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一新变化,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新论断,指明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
(一)帝国主义的实质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其基本经济特征是:
(1)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金融资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的统治。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二)帝国主义的特殊性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其二,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其三,帝国主义是过渡的或垂死的资本主义。
二、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基本矛盾以及现实世界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结论(简称“一国胜利,,论)。
首先,落后国家率先取得革命胜利,是同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及帝国主义的特征和矛盾密切联系着的。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掠夺,国内反动势力的残酷统治,既堵塞了它们在资本主义体系内谋求发展的道路,又造成了直接的革命形势和革命发动的社会前提。
其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出现跳跃式和不平衡的发展导致了帝国主义内部冲突的加深和资本主义统治阵线中的薄弱环节。列宁所讲的“薄弱环节”指的是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和觉悟程度都比较高,资产阶级统治比较薄弱等。
再次,在这些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革命的主客观条件业已成熟。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高,但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具有高度觉悟性和高度组织性的、足以担负起革命领导重任的大工业无产阶级;建立了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结成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就造成了夺取革命胜利所必需的坚强领导核心的强大的社会力量。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引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南。
三、关于国家、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国家、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批判了机会主义的错误观点,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一)关于国家
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世长存。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二)关于无产阶级革命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新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统治机关的国家与作为无产阶级统治机关的国家之间的过渡阶段,恰恰就是推翻资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革命。
(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在俄国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过程中,列宁根据俄国的实践经验,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第一,在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以及在阶级消灭以前,都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二,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实现形式。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
第四,无产阶级专政是特殊形式的阶级联盟,是无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结成的联盟,其中主要的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第五,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四、关于民族殖民地和民族解放的理论
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了把世界民族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思想。列宁认为,应当把世界争取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他强调,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按其性质来说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其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国际资产阶级,因而不能不最终卷入世界革命运动的总潮流,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就意味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正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国际阶级斗争的这一重大变化,列宁赞同共产国际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要求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支持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五、新经济政策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构想
十月革命后不久,由于外国联合武装干涉和国内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对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挫伤了国内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国内矛盾。l921年列宁及其领导的苏俄果断地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改变过去那种要求农民按照规定的价格将全部余粮上缴国家的做法,允许农民在交纳一定的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交换。
第二。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将部分国有化的中小企业归还给原企业主,鼓励农民、手工业者和商品生产者发展私营企业。
第三。实行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健全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财政、金融等机构和制度,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加快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四。培植国家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即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通过总结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通过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初步经验,列宁在晚年提出了关于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构想,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之后,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二,实行农业合作化。列宁主张通过合作化的方式把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改革国家机构,加强党的建设。为了改善国家机关,列宁认为要本着“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采取坚决而切实的措施来精简机构。严格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要坚决同官僚主义的习气作斗争。在改革国家机关的同时,加强党的建设。首先是要保持党的纯洁性,严格入党条件,清除党内投机分子和坏分子,提高党员的理论素质和文化水平。其次是发扬党内民主,建立和健全党内选举制、报告制和监督制。最后要增强党的团结,防止党内分裂。
第四,开展“文化革命”,进行文化建设。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列宁提出要采取以下两方面的实际措施:一是大力增加教育经费;二是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