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壮大爱国统一战线,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促进这五大关系和谐。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政党关系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能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不能实现人民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此,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E题,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3)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党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胥待宗教,推动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
(4)正确认识和处理阶层关系.推动和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成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
(5)正确认识和处理海内外同胞关系。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巾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在当代中国,抓住了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1)坚定不移地做好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2)坚定不移地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旨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
(3)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八、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三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四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九、加快{亍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得如何,直接影响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诸多方面。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改革协调性、带动各项改革、保证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第一, 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等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定位更加准确,政府组织更加科学,政府行为更加规范,政府责任更加明晰。
第二,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三,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第四,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重点,理顺上下级政府的责权关系。
第五,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大部门体制,是指把政府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职能加以整合,归入一个部门为主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或者把职能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机构归并成一个较大的部门。所谓大部门、小部门,是相对而言的,关键是部门职能配置上实现有机统一,以利于明确责权、协调配合和行政问责。
第六,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问题。应撤销与职能部门工作交叉重复的议事协调机构,任务交由职能部门承担。工作任务相近、组成单位基本相同的议事协调机构,应予以合并。临时性工作任务基本完成的议事协调机构,应予以撤钔。议事协调机构日常事务能够依托现有部门工作机构的,一般不应设立实体性办事机构。
第七,统筹党委、政府和人欠、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第八,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
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保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正确行使权力,应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执行等环节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使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第一,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更靠得住。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必须加强权力制衡机制建设。权力制衡机制是防止滥用权力的机制保证.是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
第二,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我国宪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的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组织法对有关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运行也作了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应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等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公共权力正确行使的必然要求。
第三,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掌握和控制着大量的公共资源,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应作为政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开是公平、公正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
第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各级干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
第五,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我们党是执政党,加强党内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