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一)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总的原则和要求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目标,要围绕这个框架和目标,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二)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能力,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重点在农村,要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凋整力度,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看病。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我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关系着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国民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努力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七、完善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保证。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在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实行政府负责,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
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以社区为基础形成稳定成熟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利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要手段。社会组织通常指政府和企业之外的民间组织,其特点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互助性和自律性活动,具有民间性、独立性和组织性等特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建立适应人口流动需要的社会管理体制,把流动人口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在当地社会建设和管理体系之中,推动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四)坚持安全发展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