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选题 |
第 5 页:多项选择题 |
第 8 页:判断题 |
第 9 页:案例分析题 |
第 10 页:综合分析题 |
31下列法律关系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的是( )。
A. 婚姻法律关系
B. 租赁法律关系
C. 收养法律关系
D. 监护法律关系
参考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婚姻法律关系由婚姻法调整;收养法律关系由收养法调整;监护法律关系由民法来调整。故本题答案选B。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主要标志
B. 它是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C.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D. 它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实质理论
参考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注意区分“初步形成”和“成熟”的区别。故本题答案选A。
网友解析发悬赏征求解析关注此题解析(3)提供解析暂时还没有人分享解析,您是第一位我的笔记查看网友笔记》支持最大字数:0/150提交 公开我的笔记33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
A. 亚当.斯密
B. 凯恩斯
C. 大卫·李嘉图
D. 萨缪尔森
参考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看不见的手”最早出现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故本题答案选A。
34我国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
A. 国家行政机关
B. 各级党组织
C. 国家权力机关
D. 国家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公共行政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共行政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故本题答案选A。
3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 )人。
A. 201
B. 205
C. 208
D. 210
参考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2012年ll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共有中央委员205名。故本题答案选B。
36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规章之间不一致的,应报请( )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国务院
参考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故本题答案选D。
37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迫。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A.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 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 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正当防卫问题。本案中“乙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乙对张某实施不法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和时间条件。“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甲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打击,符合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和防卫目的的要求。虽然将乙打昏在地,但从侵害行为和防
卫行为的强度对比来看,甲并未超出必要限度。所以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张某在乙失去侵害能力时。却侵害乙的生命权。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张某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本题答案选A。
38毛泽东的军事和领导地位是在下列哪次会议确立的?(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遵义会议
参考答案:D
解析:【答案】D。解析:毛泽东于l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l927年八七会议中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之后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并领导秋收起义;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作为遵义会议的继续——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故本题答案选D。
39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 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 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
C. 它是社会发展规律
D. 它是自然界规律
参考答案:A
解析:【答案】A。解析: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1)真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真理所研究的对象——客观事物是客观的;(3)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本题B项是对“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曲解。真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CD也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4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语所蕴涵的哲理是( )。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
参考答案:B
解析:【答案】B。解析:对事物的把握“过犹不及”,“过”与“不及”都是没有把握好“度”。本题中就没有把握好对人物描写的度,使得“刘备似伪”、“诸葛近妖”,从而显得人物不真实。故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