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公共基础知识 > 模拟试题 > 事业单位 > 广西 > 正文

2014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题(24)

来源:考试吧 2014-06-03 18:08:50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陆续开始考试吧整理“2014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题(23)”供考生参考进行最后的冲刺。
第 1 页:单选题
第 3 页:多选题
第 4 页:判断推理
第 5 页:不定项选择题
第 6 页:材料作文题

  五、材料作文题

  41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环境规划院估计,在中国13亿人口中,每年有40多万人因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疾病而死亡。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调查,我国37%的国土遭受水土流失之害.年均土壤侵蚀量达45亿多吨,是全球年侵蚀总量的1/5。近几年,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比如四川德阳什邡事件、江苏启东事件等,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原来很多人没把环境太当回事。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需要好的环境,环境的价值日益凸显,对环境破坏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仅破坏社会经济发展,更干扰了和谐社会的建立,请考生根据自身报考岗位,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800~1000字。我要提问参考答案:请参考解析

  解析:走好“三步曲”为环境保护撑起一片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日趋严重,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不断增加,且呈现复杂性、反复性、效仿性和目的性等特点,如因担心四川省什邡市宏达钼铜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而导致的群众抗议、天津市民抗议PC项目、大连市民反对PX项目等。这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

  之所以屡屡发生环境群体性事件.利益相关方彼此间信任不足以及公众参与的缺位是两大核心因素。一方面,民众、地方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存在信任鸿沟。其一,政府对民众不信任,认为邻避抗争是短视、非理性、自私自利的情绪行为,甚至是无赖行径;其二,诸多地方政府漠视环保问题,在环评中造假等现象.令环评结果难以得到公众认同,政府公信力削弱。另一方面,冲突爆发后才出现弥补性的公众参与,而事前参与却是一片空白。地方政府认为,项目只要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估,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告后就可以开工建设。但是,现阶段这种由专家进行封闭式评估,然后告知民众,甚至以公权力强迫其接受的决策模式已经运转不灵。由于在项目的论证和决策各个阶段,利益直接相关的民众都被置于事外.所以情绪性对抗就成了民众的直接反应。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高污染引起的抗议游行事件再发,政府应积极转换思维,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尊重民众的环境参与诉求,聆听公众的呼声,以最小代价合理地化解这类矛盾,赢得民心。具体来说,应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对将要设立的高污染项目,应该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根本上消除矛盾和怨气滋生的土壤。在立项之初就能主动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让当地老百姓充分知情,并通过与政府的沟通建立信任。第二步,事情一旦发生,决策者要放下身段、摆正姿态,以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与群众进行充分的沟通,主动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第三步.做好事件的善后工作。事件的负面影响已经产生,宣布停建只是个开始,如何善后才真正考验当地政府的执政能力。地方政府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向老百姓详解事件处理的过程,并积极回应舆论对具体问题的关注。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共同课题;拥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水土.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发展阶段进入特殊的“环境敏感期”,是实现科学发展道路上必然遇到的难题。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责任,以民为本,为环境保护撑起一片天!

  42、 2013年7月5日至7日.第二届中国能源与资源“6+2”经济管理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此次论坛以“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能源、资源经济与管理”为主题。与会学者认为,破解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难题,需统筹兼顾,利用区域经济带动,使经济转型的方向和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

  某专家在会上提出建议,我国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较易形成资源依赖型经济与社会结构,且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这往往导致许多努力改善结构的政策失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定位和方向必须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和规划.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选择必须考虑区域内各类资源情况和协作分工问题,在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联系中调整和发展自己。

  请考生根据自身报考岗位,以“资源型城市发展”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800~1000字。我要提问参考答案:请参考解析

  解析:谈“发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主题,如今城市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圆梦之所。然而,我国部分资源型城市发展进程虽快,但过于依赖对资源的初级开发,不仅难以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更会使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越来越难走。

  资源型城市发展难以持续的原因与当前城市发展规划乏力不无关联,但追本溯源,却是由资源型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缺乏对资源的深度加工和自主创新能力所致。这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更会严重影响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转变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已成燃眉之急。

  发展资源型城市,需要我们走绿色生态之路——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着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辉煌后,蓦然回首,却发现为了今天的“金山银山”我们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绿水青山”。2013年整个华北地区持续不断的“厚德载雾、霾头苦干”更是在告诫今天的人们:“必须对30余年不曾停歇的双脚进行慢慢的调养”。因此,各级政府在构筑城市设计框架之时,应重点强调自然资源和建成环境的保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建成区改造成更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在城市规范中秉承可持续的城市设计原则,将对现有建筑、基础设施的开发利用放在首位,以此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发展资源型城市,需要我们走科技创新之路——提升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线路。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抓住机遇、瞄准前沿,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实现更大发展。”吉林省舒兰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资源型城市凭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历程。各级政府在发展资源型城市时要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努力构建技术交流平台,大力推进高校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促使产学研三者合力攻克核心技术,提高科技对资源型企业发展、转型的支撑作用.进而保障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尽快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

  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中,我们应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建设思路,转变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式,坚持走绿色生态路、科技创新路,真正提升资源型城市发展质量,最终让城市居民踏上平安幸福的康庄大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相关推荐: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2014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汇总

  2014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