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公共基础知识 > 模拟试题 > 事业单位 > 广西 > 正文

2014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题(39)

来源:考试吧 2014-07-17 10:00:10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陆续开始考试吧整理“2014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题(39)”供考生参考进行最后的冲刺。
第 1 页:单项选择题
第 5 页:多项选择题
第 6 页:判断题
第 7 页:公文写作题
第 8 页:综合分析题

  五、综合分析题(共30分。)

  61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年曾经这样感叹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今天,这种发展不但没有停止,而且呈现出更快的趋势。18世纪,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的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只有0.5%,19世纪为1%,20世纪前期达到2%,1950一1985年上升到4.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10年前的1870年增长了42倍,德国增长了23倍,日本增长了55.5倍。在战后的半个世纪里,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发达国家所占比重约3/4,仅美国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8万亿美元。而作为发展水平重要指标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尤快,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如今已超过3万美元,有的国家甚至超过4万美元,同20世纪初相比提高了约100倍。

  材料二:据统计,在20世纪初,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5%~10%是由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取得的,而自70年代以来,这一比率已上升到80%。

  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发达国家产生了很多新兴工业和工业部门,同时对旧产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从而吸引了大量投资,提高了投资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相应带来的更高的生产率,战后西方国家的剩余价值率提高。而剩余价值率提高又有利于企业货币资本的积累,进行扩大固定资本的投资规模。以日本为例,1995--1973年日本30人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9倍,剩余价值从1955年的314%提高到1970年的443%。同期日本企业的设备技术投资额增长了8.1倍。

  材料三: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1979年20%最富的人的收入比20%最穷的人高3.5倍,而90年代末则已达到9倍。目前,美国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此外,其他西方国家,如英、法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造成西方社会穷富差距显著扩大的原因,一是高新技术的采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利润大增,而受雇工人的工资收入则相对下降,更不用说那些被企业解雇和受社会排斥的人了;二是伴随着资本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进程,资本在和劳动的对抗中变得越来越有利,资本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寻求最低工资,这使得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提高极为缓慢,劳动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不仅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毒间的差距也在扩大。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2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从30年代到90年代,富国和贫国的收入差距从30倍猛增到150倍。从人均GNP来看,1994年发达国家达到16610美元,发展中国家为950美元,只及前者的5.7%。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天近100美元,最贫穷的国家人均每年仅80美元。南北差距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不平等的国际交换。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的国际交换,每年从发展中国家获取高达数千亿美元的超额利润。由此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陷阱”。

  新科技革命在带来全球两极分化的同时,也助长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西方国家不断的技术革命和无节制的经济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人类始料未及的后果。能源危机、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大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造成这种危机的直接原因,则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目前,只占世界人口15%左右的西方国家消耗了全世界75%的开发资源,并产生全球大致相同比例的污染。

  材料四: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十分明显,世界性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危机日益严重。二战结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经历了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1979--1982年的滞涨危机,80年代中后期的结构性危机,以及1987年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市连续暴跌风潮。进入90年代后,先有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此后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景气;再有1992年、1993年、1995年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危机。不仅发达国家存在危机,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1994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和巴西的金融危机都是突出的例证。这些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和背景虽然不尽相同,但无不与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尤其是全球经济的无计划和少调节密切相关。

  根据上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为什么说世界经济全球化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当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参考解析: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7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表现为政府在国际经济领域直接出面,在推进市场开发、贸易保护和经济协调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②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仍有活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发展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科技已名副其实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③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④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⑤掠夺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破坏作用。①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注意基本矛盾扩展到了世界范围.资本丰义牛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导致的阶级对抗和频繁的经济危机,也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具有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就愈广泛、愈严重。无论是阶级对抗还是经济危机,又都是逆经济全球化进程而动的,从而对这一进程起着阻碍、破坏的作用。②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伴随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凭借它们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依靠它们主导的资本主义剥削性的国际生产关系,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红利”;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从20世纪80年代,富国和贫国的收入差距从30倍猛增到60倍,到了90年代,最富有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每日近100美元,而最贫穷国家每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80美元。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贫富分化的趋势也在发展中加剧,目前美国1%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比90%的美国人的财富还多。③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难以调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加深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加强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的依赖性,发达国家的再发展及其发展速度日益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极大地扩展经济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展到全球各地区的同时又使经济危机更具有全球的规模,材料所举的战后一些世界性经济危机如70年代的右油危机、80年代的结构性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都与世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和全球经济无计划调节密切相关。

  3.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在经济、政治上的稳定,这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一个原因;但是,另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成长。①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必将为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取代资本主义准备日益成熟的社会历史条件。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在为社会进步创造更为充分的物质基础;③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方式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将为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准备Et益完备的条件;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劳动条件、社会地位的改善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将使工人阶级成为更加理性和逐步觉悟的社会力量,从而最终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性抉择。第61题

  62材料1:历史经验表明:政治发展是一条单行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走错了路就很难回头。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分重要,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又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十分谨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经济体制改革即使出现了失误,一般来说还不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政治体制改革就不同了!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全局性的错误,就可能酿成民族的灾难。十七大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追求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在现阶段,这样的民主需要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式民主的一大特征。为什么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中要有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民主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实现人民民主,需要人民的自觉意识,人民的自觉要靠先锋队的启发和引导。人民需要由共产党组织,才能集合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和建设的大军,-i-能完成历史性的跨越、成就民族的辉煌。

  十七大清楚地描述了中国未来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重点:稳步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积极推进政治协商和大力加强民主监督。

  ——摘自人民日报《房宁: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材料2:[记者]刚才温家宝总理说除了做公仆的权利,没有其他权利。我想这话不仅是对政府工作人员说的,更是对领导干部说的。我问的问题与此相关,也就是反腐败的话题。最近陈良宇、郑筱萸案件的查处和披露带来很大的反响,我们也听到了来自观众的声音,一方面大家觉得特别的欣慰,因为加大反腐力度一直是人们的期待,而另一方面人们很忧虑,为他们看到的腐败现象忧虑。如何有效地遏制一些行政领域权钱交易的现象?

  [温家宝]应该承认,随着发展市场经济,腐败现象接连不断地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甚至涉及许多高级的领导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得从制度上入手。因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第一,就需要改革我们的制度,比如你提到的,要贯彻我们已经制定的行政许可法,减少审批事项。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审批权力,容易滋生权钱交易、以杈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现象。

  第二,就是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减少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今后,凡属审批事项,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都要实行公开、公正和透明。

  第三,要实行教育和惩治并举的方针,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分子,不管发生在哪个领域,涉及什么人,不管他职务多高,都要依法严肃惩处。

  ——摘自新华网《温家宝: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

  材料3:“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件‘应当’的事,而是一件‘必须,做的事。”因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而格外为海内外关注的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说。俞可平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将与经济发展一样,遵循增量改革或增量民主的道路,不可能发生整体的突变性改革,但是某些领域将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

  他认为,中共十七大报告在论述政治体制改革时不仅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且直接将这一部分的标题定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且继中共十六大将党内民主视为“党的生命”之后,将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些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重视和推进民主政治的决心”。

  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改革进程是一个先易后难、先外围后中心、先微观后宏观的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不可逆的进程。”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的主要执笔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材料4: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许耀桐的文章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例如,在我国一些地方,民主政治制度并不健全,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变成了一把手说了算,搞家长制、一言堂,一把手成了特殊的党员,不受监督和制约。这些弊端的根源在于体制上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要“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扫除旧体制的障碍,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很显然,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民主政治相比,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是作为开辟和实现民主政治大好局面的方式、途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曾经错误地把民主只当作手段,而否认民主也是目标。在把民主只当作手段的同时,又错误地认为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民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手段。如果不把民主作为目标,而只作为一种手段,势必会在理论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时可以用民主的手段,彼时也可以不用民主的手段,从而导致了民主可有可无。政治体制改革有了发展民主政治这一目标,就不至于偏离方向,从而有了强劲的前进动力。

  ——摘自《新华日报))2007年4月2日

  问题:

  1.评价政治体制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

  2.结合材料2和材料4分析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3.结合材料谈谈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途径。

  参考解析:

  1.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与实现形式,主要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是否能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的发展。

  2.(1)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3)政治体制改革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3.(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3)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4)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5)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第62题

  63

  材料1: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把马、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材料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问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指导意义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依据是什么?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参考解析: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重要意义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的区别:(1)时代背景不同;(2)历史任务不同;(3)目标不同。两者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在毛泽东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3.我们党在新时期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公务员行测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相关推荐:

  201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2014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汇总

  2014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