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单项选择 |
第 5 页:判断题 |
第 6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绝对的,是永恒的,静止则是相对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应该说,静止只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运动同物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运动也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根据现代科学已达到的认识,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五种,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含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基本粒子和原子核运动等)、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等运动形式,而且,上述运动形式往往又是相互交错而融合在一起的,因而形成了各种运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C。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社会分工决定了交换的必要性,通过交换满足交换双方各自的需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决定了交换的等价性,交换双方都必须用自己的产品等价交换对方的产品,同时双方都愿意进行这种交换。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只要存在这两个条件,就会产生和存在商品经济。
4.【答案】C。解析:商品的定义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两者缺一不可。故本题答案选C。
5.【答案】D。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同一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2)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斗争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间断的、永恒的。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以矛盾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到存在和发展。故本题答案选D。
6.【答案】C。解析: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的定义: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故本题答案选C。
7.【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故本题答案选D。
8.【答案】D。解析: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 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只有人民内部的民主,而没有对破坏分子的专政,社会就不可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可能把现代化建设搞成功。“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以,不能不讲四个坚持,不能不讲专政,这个专政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力地对付那些破坏建设的人和事。”故本题答案选D。
9.【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政治制度的某些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和完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故本题答案选C。
10.【答案】A。解析:党的十五中明确指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的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我们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故本题答案选A。
11.【答案】D。解析:犯罪预备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中止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未遂则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为犯罪未遂。对于上述案件中的丙,只是具有犯罪心理并没有开始着手准备犯罪,并不构成犯罪,故本题答案选D。
12.【答案】C。解析:人民法院受理因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有关公务员任免、奖惩等内部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人民法院不受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13.【答案】D。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14.【答案】C。解析:《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上述案例中甲乙二人共同故意实施侵害,路人丙对于损害的发生并没有过错,所以由甲乙二人承担民事责任,丙不承担。故本题选择C。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本题答案选择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