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
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沿岸的省会及重要地级市是黄河流域及下游沿黄地区的精华所在,人口及工业设施高度集中,是防洪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城市发展,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防洪工程建设,但总体来看,目前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多数已建防洪工程标准低,防洪沟渠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差,防洪工程还不足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次规划涉及干流及重要支流的14座城市,其中Ⅰ等设防城市4座,Ⅱ等设防城市6座,Ⅲ等设防城市3座,Ⅳ等设防城市1座。Ⅰ等设防城市包括济南、西安、太原、郑州。Ⅰ等设防城市主城区的防洪标准为二百年一遇,Ⅱ、Ⅲ等设防城市为百年一遇,Ⅳ等设防城市为五十年一遇,城市防洪工程体系一般包括拦洪水库、河道堤防、护岸、排洪沟渠、防洪墙等工程,个别城市还有分滞洪区。规划近期基本完成防洪体系,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
【防洪非工程措施】
防洪非工程措施是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发挥设计效益的重要体系。规划按照现状信息化水平和治黄科技水平,基本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建设、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建设、调水调沙系统建设、山洪灾害的监测通信预警系统,防洪工程设施管理、防汛机动抢险队的建设,防洪区管理,配套完善上述系统需求的水情测报系统、防汛通信网、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并根据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治黄技术进步,不断进行完善。
【水土保持与山洪灾害防治】
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区45.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重点治理区中多沙粗沙区面积为7.86万平方公里,其中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面积1.88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先粗后细,分期治理,使有限投入尽快发挥减沙效益。在措施配置时,要按照各区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淤地坝建设为主,生物、耕作措施相结合。通过综合治理,有效地拦蓄和利用泥沙,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发展优质高产基本农田,为退耕还林还草创造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条件。同时采取封育限牧,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规划近期基本完成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和其他区域,治理面积 12.1万平方公里,建设治沟骨干工程1.67万座;远期基本完成多沙粗沙区剩余的5.98万平方公里的治理,总治理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在新增治理措施的同时,注意已经建设治沟工程的加高加固和已经治理面积的巩固。
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划分,黄河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区总面积31.0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其次是内蒙古高原地区。防治区内地表切割破碎、沟壑纵横,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暴雨洪水及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突出。山洪灾害防治应与支流治理和水土保持相结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应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监测通信预警系统,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完善和细化政策法规。应结合水土保持,坚持以淤地坝系建设为主,与支流治理结合,对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采取拦挡、排导、削坡等综合措施治理。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