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解析:
与去年的作文题相比,本题相对容易多了,基本上是2011年国考地市级作文题的翻版,可引申的观点几乎在最后一个材料。可先阐述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接着从政府,学者和人民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面临的问题,以及应有的举措。
参考文章: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
罗成兴
20世纪初,法国着名作家普鲁斯特就说过:人类生命中唯一真实存在的唯有记忆。失忆是很可怕的,会使人生荒芜,手足无措。个人、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记忆。现代都市生活,信息、物质爆炸,使人迷乱……所幸的是,丰富的历史遗产还能向我们讲述先人的智慧和热情,指引生存的方向。今天,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显得异常重要。而这,需要政府、学者专家,更为重要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倾听和携手努力。
政府应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担当者。自有国家起,政府既是人类一切事业的最大决定者和推进者,但因此也是最大的破坏者。一切都取决于其对待历史的态度,认识水平和发展观念。在现代,西班牙政府因其早熟的历史意识,成为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文化大革命史无前例的破坏,使大量古建筑湮灭,其对传统社会关系和礼仪文化等非物质文化的破坏,对我们造成的心灵创伤,至今难愈。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推倒古建筑,令人心痛;在片面政绩观指导下伪造民俗,伪造古建筑,对文化的伤害更是深远。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十八大报告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和文化强国精神指导下协调好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自觉学习历史知识,既要注重 “申遗”,更要加大投入,切实加强保护与开发。
学者、专家是文化遗产的解释者和传播者,对历史的现代转化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五四运动以来,厚今薄古成为我国知识分子的集体意识。这有力推动形成了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位居前列的现代中国。但令人扼腕的是,这使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日渐疲弱,面临着散失民族精神,失去本源,在各种外来宗教和文化中寻求庇护的尴尬境地。敬畏历史遗产,认真研究,贯通古今,搞好教育,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呐喊,大力宣传成为学者的紧迫工作。同时,对众多崇拜、礼俗等非物质文化去粗取精,批判继承也成为当务之急。
全民族文化意识觉醒,自觉参与文化保护是关键。文化的终端是广大人民,历史遗产发出的呼唤,只有全体人民都认真倾听,听懂了,形成珍爱、甄别和保护那些体现着人类智慧、善良和热情的文化遗产的自觉行动,并在当下个人,家庭和集体生活中亲身实践,才能最终获得重生和发展的活力。这需要政府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学者专家的热情帮助,使人民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从而,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历史文化遗产是沟通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也是我们展望未来的灯塔,带领我们穿越模糊的穴居时代,透过灰暗的某油灯,一直到霓虹闪耀的当代都市,走向光明的未来。悠悠岁月,淹没了人类太多伟大创造。唯有那坚实的岩石,斑驳的城墙,粗粝的铜鼎……,以及悠长的秦腔豫剧,昏暗灯光下音符般跳动的皮影……,向我们倾述着亘古的智慧,以及关于幸福生活的伟大梦想,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为了保护好我们至今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唯一所愿是:全世界的文明人,团结起来!行动起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