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矛盾
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计划指标投放不均,全国各省(区、市)有高考分数“高地”“低地”之分。一些以北京、上海、天津为首的大城市,因为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历年来考生录取率较高。而一些人口较少、录取率较高的西部省份也严防“高考移民”。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担心异地高考政策一旦出台,会引发很多“投机者”奔赴“低地”,甚至引发新一轮“高考移民”。由此,异地高考放开多大程度,门槛多高成为最集中的两个焦点。
当下,优质教育资源仍供不应求,如果一刀切地容许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势必对流入地带来不小冲击,甚至会引发“教育移民潮”,造成这些地区教育资源供应紧张。此外,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说,还可能导致人口膨胀,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堪重负。
解决某一群体的利益问题,不能以侵害另一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推行异地高考,应从实际出发,兼顾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利益,考虑城市的承受能力。因此,推行异地高考不宜操之过急,不宜一刀切,而应谨慎从事,平衡好各方诉求。惟有如此,才能减少阻力,推进改革。
专家建议
这个被媒体称为“异地高考民间方案”的发布会,也得到了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等多名专家学者的支持。
而就在此前的10月26日,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中国法学会教授郭道晖、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等15人联名向总理上书,建议立即废止教育部关于高考户籍限制的规定,将高考报名条件改为考生的学籍所在地,并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同时呼吁取消大学招生的地域歧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学生和高校更多的选择权,改变现在的“伪自主招生”,他提出:“当原有的高度垄断的高考录取计划体制不复存在时,户籍制对高考的绑架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这个改革思路如果能够实现,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好像中国的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美国高校会要求学生拥有美国户口吗?”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对记者表示,据他了解,教育部已经开始制定方案,以回应异地高考这一民生问题。但他说,由于高考改革涉及诸多重大敏感社会问题,这个方案一定会做得很艰难,考验方案制定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