ü 事件概述
200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14中学的教师杨连山在旧书摊淘书时,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存有8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即烈士证)。每份证明书上都有烈士的姓名、牺牲时间、地点等,而所有烈士的籍贯都是南阳县。
看着这些几十年前的烈士证,杨连山的心中五味杂陈,毅然买下后,他决定开始为烈士们寻亲,杨连山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等线索一一列出,再查阅军史、党史,进行实地打探,四年间他已为6位烈士找到了家。
杨连山为什么苦苦帮“烈士”找家?他又从哪里拿到了这样的“烈士证”?这要从2009年的一次意外收获说起。今年51岁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酷爱藏书,尤其是红色收藏,经常到旧书摊上淘宝。2009年,他无意中从旧书堆中发现了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旧书商人说,保管这些档案的民政局搬家,把这些东西与废旧报纸误堆在了一起,结果被当废品卖掉。有着多年收藏经验的杨连山,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价值:看着是一张薄薄的纸,但实际上每一份烈士证就是一条生命,每一份烈士证背后都有烈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壮烈牺牲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带着这样一份景仰之情,并不富裕的杨连山花了2000多块把这14张烈士证买了下来,就在他回家之后,女儿无意间的一句问话深深触动了他:这个烈士证虽然你是作为藏品买回来的,你要是给它送回烈士亲人手中,不就是送一条人命回归了?
在女儿的启发下,杨连山决定亲自为烈士寻亲。父女俩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原因一一列出后,推着一辆半旧自行车,带上干粮和水壶,便开始了为烈士寻亲之路
4年的时间里,杨连山已先后为赵明山、齐华针等6名烈士找到了亲属。烈士齐华针的女婿李菊令领到烈士证后,还为孙女争取到了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解决了1万元的学费。杨连山还把寻亲过程命名为《连山日记》写在网络博客里,专门记录寻访的细节,如今已经写了17万字了。现在,老杨手里还有8张烈士证,他说他要尽全力为烈士们找到家:把剩下的这8份都能送出去,这才能完成我的心愿,特别是在清明节即将来临的时候,烈士英魂已经在外漂泊了60多年,我感到有责任、有义务让它不再漂泊下去。
ü 相关评论
@方启华(资深博主):从烈士的角度来说,生前为了这个国家参军、打仗,甚至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可是死后却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从烈士亲属的角度看,自己的亲人(丈夫妻子、孩子、父母亲)参军打仗,一去不复返,这么多年都不知道究竟是牺牲还是失踪,就算是牺牲连墓地都不知道在哪儿,这种人间惨剧是何其的悲壮。为烈士寻亲的行为,不仅是为烈士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也让烈士的亲属得到宽慰。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的人间大善,难道不应予以表扬和推广。
然而这样的善事仅靠一人或几人之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杨连山即便为14位烈士找到了亲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众多的烈士英灵和烈士亲属分离的现实中,这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通常说国家和政府应该让人民活得有尊严。生有生的尊严,死也有死的尊严,这些烈士们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死得重于泰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英雄,国家和民族荣誉与光荣。然而,与亲人分离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在他们身上发生,而从国家的责任来说,不应该只是给予个烈士称号,随意安葬。国家更应该有责任让这些烈士们的英灵得到应有的安顿和尊重,至少让他们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
在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为了战友的名誉而接连找上级反映请示,但总是屡屡受挫,部队不承认,政府不搭理,相关当事人更是早已作古,我们希望谷子地的悲剧不应该还在当今社会继续重演,那些躺在墓地里的与亲人分离的烈士们,是英烈就理当予以尊重及歌颂。说尊重,至少得让他们回到亲属身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个人的荣誉不应该拿生死来切割。无论如何已经有人在实践操作,我们希望有很多的志愿者加入这种善举行列的同时,也希望国家和社会予以高度关注,用实际行动来让那些烈士的英灵们得到彻底的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