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长期以来,许多干部喜欢“往上走”的直线升迁模式。如今,不少干部却甘愿过着“假装在基层”的生活,选择“先下去、再上来”的曲线模式。
基层经历,就像是部分干部镀就的“金身”,有了基层工作经历,升迁可“加分”,提拔重用将如期而至。随着国家对新选拔任用干部基层工作经历的进一步重视,一些地方对基层工作经历年限作了明文规定,或者对有基层经历者予以政策倾斜。
在此背景下,许多公务员积极到基层广阔天地增长才干,但同时也出现为了“攒”基层经历而“混基层”的现象。
热点预测:
随着国家对新选拔任用干部基层工作经历的进一步重视,许多公务员积极到基层广阔天地增长才干,但同时也出现为了“攒”基层经历而“混基层”的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详解:
当下党中央对于人才的选拔更注重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有些岗位更是对于基层工作经验有明确的要求。这本意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群众,但是现在却出现了“混基层”的情况,这不仅会伤害当地群众的心,也会使得群众质疑政府工作的严肃性。
目前,下基层的干部存在着虽然下派到基层部门任职、却仍然在原单位工作的情况;或者是到基层任职后不久,又被调回原单位;甚至是提拔前临时去往基层进行“锻炼”。对于这些干部来说,大多数也是抱着“镀金”的心态,不会真正解决群众问题,只想着开展见效快的工作。这种现象的出现,存在恶劣的社会影响。一方面违背了公平,对于那些在基层认真开展工作的干部来说,挤占了他们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也背离了下基层的本质,对于基层的建设百害而无一利;当然还有就是,为干部队伍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
而之所会有“混基层”的出现,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干部怕吃苦,不愿意真正扎根基层解决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懈怠;另一方面,也是在干部的选聘提拔上面,还存在着制度的漏洞,重视基层经验,但是却缺少对于基层经验的进一步核实,导致一些干部钻空子。因此,对于“混基层”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加大打击的力度,从选拔、考评到监督一定要落实到位。
第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下基层干部的选拔和考评机制,让下基层的评判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在规定的服务期限内,将干部的现实表现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挂钩,并增加群众满意度测评的内容,凡表现一般或满意度评价低的干部,可以延长其服务期限,也可以不予重用提拔,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多开展思想教育研讨会,提升下基层干部的思想认知。通过研讨、学习等多种方式,对于基层工作进行探讨,深刻认识到下基层的重要作用,真正的让这些干部从思想上重视并且转变。
第三、对于弄虚作假的“混基层”,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惩处态度。坚决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并且也要进行党内批评,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对于表现优异的基层干部,可以予以重点提拔,让那些有“混基层”苗头的干部,看到“混基层”是不会对于上升有太多帮助,最终形成不想混、不敢混、不能混的党内环境。
第四、利用群众优势,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信息反馈的渠道。形成群众举报监督,及时更近着重调查,第一时间解决和反馈的模式,真正对于基层锻炼的干部起到监督的作用。
相关推荐: